听诊器的故事,听诊器小故事视频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4-05-04 13:25:32

听诊器的故事,听诊器小故事视频(1)

经过了一天烈日的蒸烤,地表温度已经高达40℃,大家的心理已经烦躁不安。病房似乎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床上躺着不同的面孔,仔细交班有序地进行着。“医生,新病人由急诊科转入……”护士一边接听着电话,一边喊道。此刻时间停顿30秒,突然大家都不说话了,最尴尬的事情出现了,在交班过程中,要来病人,“我来收,先快速交班,你们先撤。”我立刻说道。

伴随着转运车的声音,病人来了,大家立刻围上去,按照平时标准动作过床、吸氧、连接心电监护完成,我到了病床边,那是一位白发苍苍、胸前皮下还隐约着有一枚“勋章”的爷爷,一看心电监护,本能反应那枚东西是心脏永久起搏器。为了判断意识及症状,我喊道:“生命体征平稳,爷爷,你知道在哪吗?”老人没有回答,但是眼睛在不停地转动,似乎要表达什么,嘴巴里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带着一点北方的乡音,但是我听不太清楚,我明白了,他可能得了老年人常有的“耳聋”,我特意俯身下去对着他的耳朵大声说:“你知道在哪里吗?你是不是听不清?”他点头回应道“是的”。

此时,在我身边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出场了,拿着听诊器听筒,我第一反应是她要听诊,我连忙说道“我来”。结果她把听头给爷爷带上,她对着听筒大声说道:“这样好一点吗?”爷爷开心地说:“非常清楚”,脸上露出了笑容,并仔细地描述了他的症状,经过一系列针对性的处理后,爷爷慢慢睡着了。事后我们与家属联系上,知道爷爷听力不好,这几天在其他医院也没怎么睡觉,一直不舒服,真是一位经历过许多事情的爷爷。

一个听诊器除了可以帮助医生完成重要的听诊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还成为与病人沟通的桥梁。如果一直处于听不清周围声音的情况下,病人会感觉到恐惧烦躁,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一次仔细的观察可能会使得问题迎刃而解,临床医生正如其名字一样,需要站在床边仔细观察病人,包括对看似普通的患者进行听力、视力评估。

听诊器发明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从法国医生雷奈克为了诊治患者,第一次提出听诊器的概念,到吴孟超院士在冬天查房用双手先焐热听诊器再为患者听诊,到为了能让患者听清楚,发现听诊器的新用途,在听诊器的故事中,不同的主人公,不同的场景,但伴随着的都是那一份来自医生的爱,一份给予患者希望的爱。此时脑海中浮现了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对医生这个职业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描述“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邹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