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讲苏联解体原因,苏联解体完整版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02 18:11:45

1992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关注娱乐八卦的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让我欢喜让我忧》《吻别》《红日》《飘雪》……诸多经典歌曲,都是在那一年井喷而出。其实,那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历史大事件,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南方谈话。

金一南讲苏联解体原因,苏联解体完整版(1)

前有车后有辙,*南方谈话并非空穴来风,这一切还要从1978年12月18日举办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起。此次会议,*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并启动了农村改革新进程。农村怎么改革?

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僵硬的人民公社制度,老百姓种地积极性不高,这一点在《平凡的世界》中有生动的体现:在集体生活中,孙少安的叔叔孙玉亭总是偷懒耍滑,不愿意上工干活。

孙少安为了提高队员积极性,就打起了猪饲料地的主意,后来,孙少安因私自划分猪饲料地,被批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生产队长”。大多数人对猪饲料地,可能没有一个概念。路遥在原著中交代得很清楚,公社每年要向国家上交肥猪,支援亚非拉国家。

可怎么喂猪成了一个大难题,在那个物质奇缺的年代里,老百姓想要吃一口饱饭都很困难,更别说养活一头肥猪了。

县上为了提起老百姓的养猪积极性,定了一个规矩:谁家养猪,就给谁家补贴150斤高粱。于是,老百姓争着抢着要养猪。随着国家生猪政策的调整,老百姓按照之前的养法是不可能养出大肥猪的。路遥用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猪是咱的祖宗!

所以,上级又想了一个法子:给每户庄稼人划分不超过四分的猪饲料地。孙少安是一个有想法的年轻后生,带头把猪饲料地给分了。此举,不仅解决了如何喂猪的大难题,还解决了队员口粮的问题。

然而,这件事还是被田福堂捅了上去,孙少安面临公社的批判。石圪节公社副主任对孙少安的定性为:挖社会主义的墙角,瓦解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轮到孙少安发言的时候,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你这是喂猪八戒啊,还是喂林黛玉!这就是改革开放前后,农村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金一南讲苏联解体原因,苏联解体完整版(2)

无独有偶,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实例,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率先吃起了“螃蟹”,他们签订生死文书、实行包干到户,结果在第二年,就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由”。当代人为“财务自由”焦头烂额的时候,殊不知老前辈为了实现“填饱肚子”进而实现“粮食自由”有多拼。

天佑中华,小岗村的分地事件并没有引起中央的干预。1980年5月31日,*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说得很明白: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有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在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都搞了包产到户,他们搞得很好,增产幅度很大……”

话音未落,农村的局面打开了。同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一份关于“完善和加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相关文件,文件指出:实行包产到户,是发展生产,联系群众,是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个必要措施。实行包产到户,是依托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因此并不可怕。

笔者听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讲,都伸着大拇指头为中央的政策“点赞”。农业是百业之本,农村问题解决了,中央将目光投向了城市。彼时,党和国家已经批准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而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这对于前进中的中国来说,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街头很常见,这对当年的中国人震动很大:原来可以这样明目张胆地赚钱!

金一南讲苏联解体原因,苏联解体完整版(3)

邓超、董洁主演的《相爱十年》,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剧中,肖然是在1992年到深圳打拼的,这一年是深圳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笔者也出生了,成年后了解更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前前后后,就总是抱怨老爷子,当年为啥不去深圳?老爷子说:人老几辈都是种地,当时咱们这里不时兴(河南方言流行)打工……

笔者当时,为什么要抱怨老爷子?那一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不顾舟车劳顿去了深圳。可惜的是,那个年代,河南农村连黑白电视都没有,信息相对闭塞,没能从中感受出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

*为啥要去深圳?这还得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说起。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公有制打头阵,不允许私有制露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计划经济确实是创造了工业神话,让我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能生产核武器、卫星、导弹的工业强国。然而,计划经济的弊端也很明显,详情可以参考苏联。

苏联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占据绝对优势,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企业,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斯大林凭借计划经济,让苏联成了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强国。然而,计划经济带来的弊端,让苏联百病丛生。此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代雄主,都没能解决计划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开始着手国家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五花八门,经济改革核心就是变相全面推行私有制,迎合市场经济。戈尔巴乔夫的想法很简单:

他认为现在国家集中的资产过多了,人民同国有制关系变得疏远,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他们缺少主人翁的精神,这就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因此,要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进行国有资产分散化。

金一南讲苏联解体原因,苏联解体完整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