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针对第二个观点,西方提供的物资并非对正面战场毫无帮助。
诚然,由于西方生产的军备没有考虑到苏军作战的环境,导致大量坦克、武器在苏军中评价较低,但这并不能成为全盘否定支援价值的理由。
西方支援为正面战场提供的帮助,要从它们援助的机床等设备中看出。
当时,由于德军的快速入侵,导致苏联方面没能将工业设备及时进行转移,导致国内生产能力骤降。
战前,苏联1年可以生产200多台机床,而在战争期间,该产量只有可怜的5台。
因此,美国方面将大量的高级机床运输到苏联境内,仅拉床就多达281台,是苏联在战争期间的总产量的2倍;
而龙门刨床更是多达487台,足足是苏联的3.2倍。
试问,如果没有这些生产设备,苏联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武器,最终支援到前线呢?
最后,针对第三个观点,美国的支援更可以称得上是慷慨了。
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钢合金1.4万多吨,仅相当于苏联战时钢材产量的5%。
这样一看,好像确实有点寒酸,但这是因为,苏联本就是产钢大国。可美国提供的物资,并不是只有这一项。
在军工材料方面,西方提供的有色金属,在军备生产中为苏联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以铜为例,美国共支援了42万吨左右的铜制品,直接占到苏联产量的60%多;其他稀有金属,大多是苏联境内稀缺或没有的资源。
因此,在军工材料方面,美国的支援可谓是大大加速了苏联的武器发展进度,其影响甚至在战争结束后,仍为苏联提供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