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儿童怎么称呼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11-01 14:12:02

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儿童怎么称呼(1)

古人怎么谦称自己

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提出汉语文化中的五大礼貌原则,第一条就是“贬己尊人”原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要“尊”。因此,汉语中贬称自己的谦辞极多,本文剔除掉贬称与自己相关事物的谦辞,仅针对贬称自己的谦辞,选择最有趣的若干字和词罗列分析于下。

古时最常用的贬称自己的谦辞,单字的有愚、卑、敝、鄙、窃,单字以上的有“在下”。

先说“愚”。

《说文解字》:“愚,戆也。从心从禺。禺,猴属,兽之愚者。”刚直而愚蠢曰“戆(zhuàng)”,俗字写作“憨(hān)”,即“戆”的变体,不过连读音都不一样了。张舜徽先生很怀疑许慎的解释,他说:“验之实物,兽之愚者非猴也。”

我们来看看“愚”的小篆字形 (图13),“禺”下面有一颗心。古人认为愚蠢首先发自于心,故用心来示意。这个字形告诉我们,“禺”是其中最重要的字符。用“禺”作字符的汉字还有很多,比如萬(万)、偶、寓、隅、遇等等。想要破解这些汉字的造字密码,必须先破解“禺”字的秘密。

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儿童怎么称呼(2)

图13 小篆 [愚]

迄今为止,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禺”字。“禺”的金文字形 (图14),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汉字,由三部分组成,但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什么东西,却众说纷纭。《说文解字》:“禺,母猴属,头似鬼。”《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招摇之山中“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狌狌”即猩猩。郭璞注解说:“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今江南山中多有。”张舜徽先生总结说:“禺乃实像头足尾之形……母猴,犹称沐猴、猕猴,语之转也。”原来,许慎所说的“母猴”并非指母猴子,而是猕猴的音转,楚人则称作沐猴,“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就是讽刺楚人项羽像一只戴帽子的猕猴,看着像人,其实还是一只猴子。

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儿童怎么称呼(3)

图14 金文 [禺]

台湾学者高鸿缙先生在《中国字例》中也解释说:“意谓头似人非人,而有足有尾之兽也。全象其形,长尾之猴也。”

不过仔细观察“禺”的金文字形,头、尾倒是有些相像,但是把中间带叉的部分视为足却非常牵强,而且猕猴有两足,因此这个字形并不像猕猴的模样。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认为这个字形的上部“本是大猩猩的头”,下部“则是手叉住一蛇形,后成为表示动物的泛符,象征动物身尾,整个字正是猿类动物的简形”。极为畅销的《细说汉字》一书的作者左民安先生也持同样观点,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他在解释“禹”这个字时认为:贯穿上下的“那条曲线就是一条毒蛇的形状,横的一条是一根带杈的木棍,这就表示用木棍打蛇的意思”。因此“能打蛇的勇士可称为‘禹’,所以‘禹’又成为勇士的美称”。

这两种解释都从许慎的释义延伸而来,但是说大猩猩的身体中段出现了一条蛇的形象却大为不伦不类。蛇和大猩猩有什么关系?又为什么用手叉住蛇形来泛指动物?

流沙河老先生则在《白鱼解字》一书中认为带叉的这个字符乃是“又(右手)字刀撇拖长倒拐,变成九字”,表示肘关节。但这个字符的左端明明带叉,古文字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写的“又(右手)”字。

这只大猕猴就用这种奇怪的姿势呈现在人们面前,引诱得学者们抓耳挠腮,满腹疑团而不得其解。那么,“禺”这个字到底想表达猕猴的什么特征呢?

灵长类动物类人,比如狒狒、猩猩和猴子,因此“禺”的金文字形,上半部就用鬼头来代表。“鬼”的甲骨文字形 (图15),下面是一个朝左边跪着的人,头上顶着一个大大的怪异的脑袋。在古人的想象中,原始的鬼不过就是一个大头人,头大如斗,以至于压得人站不起身,正如《说文解字》的解释:“人所归为鬼。”即使是类人的动物,也不能用人的头部来代表,因此就用似人的鬼头来代表。

古代儿童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儿童怎么称呼(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