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鹅叫声拟声词,小鹅叫声怎么写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2-11-23 23:22:57

大白鹅叫声拟声词,小鹅叫声怎么写(1)

王羲之《天鼠膏帖》(局部)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鹅是由鸿雁驯养而来的家禽,《尔雅·释鸟》“舒雁,鹅”,邢昺疏引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鹅。”《本草纲目》集解项李时珍说:“江淮以南多畜之,有苍白二色,及大而垂胡者,并绿眼黄喙红掌,善斗,其夜鸣应更。”鹅以白色为常见,亦有灰色者,称为灰鹅,但通常以白色者为贵重。不仅《名医别录》用白鹅膏,王羲之爱鹅的传说更是脍炙人口,李白诗“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也专称白鹅。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见于《晋书》本传,其略云: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其中《道德经》又有作《黄庭经》者,此传闻异辞,爱鹅则没有争议。至于王羲之爱鹅的原因,陈师道在《后山丛谈》卷二中说:“苏黄两公皆善书,皆不能悬手。逸少(编者注:王羲之字)非好鹅,效其宛颈尔,正谓悬手转腕。而苏公论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此其异也。”言下之意是说,王羲之爱鹅,主要是为了观摩鹅脖子的灵活转动,体会“悬手转腕”之法。包世臣更把这一意见坐实,《艺舟双楫》说:“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

陈寅恪又别辟蹊径,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长文中,由孟诜《食疗本草》鹅“与服丹石人相宜”,引出“医家与道家古代原不可分”之议论,然后说:“故山阴道士之养鹅,与右军之好鹅,其旨趣实相契合,非右军高逸,而道士鄙俗也。”

按,陈先生此论殊无据。服丹石人“可以吃”与“应该吃”,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循古人认识思路,金石药性大热,所以凡大寒之品皆与之“相宜”,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作用,故属于“可以吃”的情况;不特如此,大寒药性对身体又有损伤,因此即使服丹石人亦不宜长用。比如兔头骨条,《食疗本草》也说“与丹石人甚相宜”,有注云:“以性冷故也。大都绝人血脉,损房事,令人痿黄。”菰根条《本草图经》说:“大抵菰之种类皆极冷,不可过食,甚不益人。惟服金石人相宜耳。”

本草另有专门“克制”金石毒的药物,才是“应该吃”之品。如《食疗本草》言鳗鲡鱼“压诸草石药毒,不能损伤人”,水斳“*石药毒”;《日华子本草》说黑豆“制金石药毒”,蓝实“解金石药毒”等。

更何况孟诜较王羲之晚将近三百年,似不宜轻率地以后证前;陶弘景距王羲之百余年,又有道士身份,陶只说鹅血可以解射工(编者注:传说的毒虫名)毒,不言解丹石毒,要么陶弘景不知此说,要么陶弘景的时代尚未“发明”此说;如前所说,“与服丹石人相宜”,并不等同于解丹石毒,《食疗本草》还说鹅“发痼疾”,后世将鹅目为“发物”即本于此。另外,《晋书》的故事明确说老姥*鹅款待,反而令王“叹息弥日”,也可以见王羲之爱鹅不是为了吃鹅。

按照陈先生的论证逻辑,甚至还可以援引《十七帖·天鼠膏帖》“天鼠膏治耳聋,有验否,有验者乃是要药”,来证明王羲之有耳聋之疾,再根据《名医别录》说白鹅膏“主耳卒聋”,然后推断王羲之爱鹅其实是为了提取白鹅膏,以治疗自己的聋病。

其实,循故事提示,王羲之爱鹅的原因就是喜其“善鸣”而已。“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形容鹅的叫声,通常是嘎嘎嘎、呱呱呱、咯咯咯,英文拟声词用cackle。这样的声音实在谈不上好听,不过就如屈到嗜芰,爱好不需要理由,唐代李山甫《方干隐居》说“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在一片“咬咬嘎嘎”的嘈杂中自得清闲,又有何不可呢。

王家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