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棉面料是什么样的,高支棉是什么面料图片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2-11-27 02:54:41

原文作者丨宋英杰

摘编丨安也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古时很多人没有日历,只是凭借物候来猜测时令。“花开花落,春去春来,万物自有定数”。定数,即规律。人们认识气象,首先要把握规律,然后再探究定数之外的变数。二十四节气, 便是为人们提供“定数”。然后人们将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物候规律进行梳理,以指导农桑。

二十四节气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朗朗上口的韵语化。

对于我来说,小时候最初接触二十四节气,也是从节气歌谣开始的。因为有一句“小满鸟来全”,所以很盼望意念中这个叽叽喳喳热热闹闹的节气。

我们常说:岁月不饶人。但对于农民来说,是节气不饶人。你误它三日,它误你一年。所以“百姓不念经,节气记得清”。

割地棉面料是什么样的,高支棉是什么面料图片(1)

节气歌谣中最简约的启蒙版本,就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它让我们对节气之名先有一个概念。然后,各个节气是在什么时候呢?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除了节气歌谣,也有被称为气候月歌的歌谣:

正月寒,二月温,正好时候三月春。

四暖五燥六七热,不冷不热是八月。

九月凉,十月寒,严冬腊月冰雪天。

但总觉得月歌里只有冷暖,没有物候,过于概念化。还是节气歌谣中的物候让人感觉更鲜活、更亲近。

割地棉面料是什么样的,高支棉是什么面料图片(2)

本文出处:《中国天气谚语志》,宋英杰著,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9月版。

两三岁的时候,我记住的第一个“长篇”歌谣,便是爷爷教我背诵的节气歌。小时候学的节气歌谣,有些可以是“通行谚”,有些是局限于东北家乡的地域气候。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割地棉面料是什么样的,高支棉是什么面料图片(3)

所有的鸟儿当中“待遇”最高的是燕子

春分地皮干,是因为风太大。立夏鹅毛住,是因为风小了,鹅毛都可以待在地上不动了。《淮南子》中便有“立夏大风济(止)”的说法。

割地棉面料是什么样的,高支棉是什么面料图片(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