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第19期。本次公布的普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涉及11大类食品,共抽检529批次,不合格15批次,不合格率为2.84%。其中有1批次桂花鱼(规格型号:散装;生产日期/批号:2019/6/23)样品被检出孔雀石绿(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残留量之和)项目不合格。
此前,2019年6月12日前后,杭州市消保委在对七家买菜类APP进行评测时,发现“叮咚买菜”、“美团-优品生鲜”2家买菜APP的鳜鱼存在孔雀石绿药残的情况。
而在2017年国家食药总局的通告上,涉及北京、石家庄、沈阳、上海、南京、杭州、福州、济南、武汉、广州、西安11个市共31个批发市场的鳜鱼检出孔雀石绿。(详情请点击:食药总局最新通告:这些水产品抽检不合格!)
孔雀石绿别名碱性绿、盐基块绿、孔雀绿,是一种三苯甲烷结构的染料,因其外观颜色呈孔雀绿而得名。自被证实具有抗菌*虫等药效以来,许多国家曾广泛将其用作驱虫剂、*菌剂和防腐剂,以*灭水产动物体外的寄生虫、原生动物和鱼卵中的霉菌等。孔雀石绿可在鱼体内长时间残留,通过食物链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和我国《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通知》均明确规定所有食品动物禁止使用孔雀石绿。特别提醒消费者,如购买或在市场上发现通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进行投诉举报。
相信大家对孔雀石绿都不陌生,它高残留和致癌、致畸等,对人体危害极大。而鳜鱼孔雀石绿残留也是国家监管和抽查的重点,那为什么孔雀石绿在鳜鱼上面屡禁不止?孔雀石绿是在哪个环节被添加使用的?笔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整理如下:
1、鳜鱼繁育目前还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为提高苗种成活率,减少病害发生,不少繁殖场在小苗阶段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孔雀石绿;
2、鳜鱼目前95%以上是以活鱼为饵料,养一斤鳜鱼需要消耗4-7斤活鱼,鳜鱼的饵料鱼以麦鲮、土鲮、泰鲮、巴西雕、鳊鱼等品种为主,而这些鱼在养殖过程中也有养殖户违规使用孔雀石绿的现象,有孔雀石绿药残的活饵被鳜鱼大量摄入,而又不容易被代谢掉,最终留着鳜鱼体内;
3、鳜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高发,而孔雀石绿对于寄生虫、真菌等病害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且鳜鱼属于高经济价值鱼类,所以有一些养殖户在鳜鱼发病时不惜铤而走险使用这种违禁药;
4、2002年我国才正式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而在这之前,孔雀石绿在水产养殖中被正常甚至提倡使用,水中的孔雀石绿进入鱼塘底泥后很难分解,会一直存在在鱼塘中,所以近年有些养殖户明明没有使用过孔雀石绿,养出的鱼却检出孔雀石绿药残,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有养殖户称:孔雀石绿在塘底底泥中可以残留十年以上;
5、在一些养殖集中区,很多鱼塘共用一条江河的水源,进排水都是同一条河,如果有养殖户使用了孔雀石绿,该鱼塘的水排进河流,将对该河流下游的鱼塘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6、在鳜鱼运输过程中,也有一些流通商为了提高成活率在水车中添加孔雀石绿的情况;
7、在鳜鱼销售过程中,有些档口进一批鱼当天卖不完,为了保证存活率,避免感染,也有使用孔雀石绿的情况。
综上,鳜鱼从鱼苗到养成上市,很多环节都有使用孔雀石绿的动机和可能,甚至吃的活饵都可能带有孔雀石绿,所以才会屡屡出现孔雀石绿药残事件频发的问题。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国家的大力监管和养殖户用药意识的提高,孔雀石绿药残现象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食品安全大于天,广大业者应选用安全的鱼苗和饵料,在用药方面加强自律和互相监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鳜鱼,鳜鱼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普——屡禁不绝的孔雀石绿
一、屡禁不绝的孔雀石绿是什么?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而孔雀石绿和它只是颜色相近。孔雀石绿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和苏丹红类似,都是常见的工业染料,但孔雀石绿在食品领域并非用于染色。
孔雀石绿
上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孔雀石绿可以用来*死鱼体表面的真菌、寄生虫,尤其是对水霉病有特效,于是它开始在世界各国的水产养殖领域大量使用。十几年前,国内几乎所有水产养殖户都在用。到上世纪80年代,仅美国每年就消耗孔雀石绿1000吨左右。
后来科学家怀疑孔雀石绿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威胁,于是对它的使用开始逐步收紧。2002年,欧盟正式禁止孔雀石绿用于渔场,随后中国出口到德国的鳗鱼被检测出孔雀石绿。同年,中国也将它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化合物清单》(观赏鱼可以用),原卫生部公布的“违法添加黑名单”里也有它的名字。
虽然各国都开始禁止使用,但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2005年,英国人在超市的三文鱼里发现孔雀石绿,各国纷纷开始严查。紧接着,来自中国的淡水养殖产品也被曝使用孔雀石绿,例如2006年国内媒体揭发的“嗑药多宝鱼”。随便在网上搜一下还能找到很多相关报道。无论大超市、小市场还是餐馆酒店,都有孔雀石绿的身影,即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监管相对完善的一线城市也难以幸免。
为了打击违法行为,监管部门也不是没想办法,各种抽检不断。比如2015年5~6月,食药总局抽检水产品253批次,其中部分地区的黑鱼、鲤鱼、草鱼、牙片鱼、鳜鱼、鲈鱼、鲶鱼被检出孔雀石绿。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关孔雀石绿的刑事判决已有20多起,但即使这样还是挡不住违法行为。主要原因在于孔雀石绿投入小,见效快,其价格相当便宜,卖观赏鱼的地方就能买到,更重要的是它的药效好到没朋友,至今也没有理想的替代药物出现,这就导致违规使用的情况层出不穷。
二、孔雀石绿一般用在哪儿?
违规使用孔雀石绿一般有四种情况。
1、养殖消毒:在养殖场使用孔雀石绿,主要是提高鱼、虾、蟹卵孵化率和幼苗成活率,预防寄生虫病和水霉病等渔害。
2、运输工具消毒:渔贩为了延长鲜活水产的生存时间,在运输前用孔雀石绿溶液对运输车厢进行消毒。
3、鱼池消毒:水产品从捕捞到当地水产批发市场,再到外地水产批发市场,要经过多次装卸和碰撞,容易出现刮擦伤,继而导致生病或死亡,因此储放鲜活水产的池子也常采用孔雀石绿进行消毒。
4、暂养消毒:宾馆、饭店、大排档等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以及水产零售摊位为了延长水产的存活时间,也可能投放孔雀石绿进行消毒。
三、孔雀石绿有多毒?
对于一种潜在致癌物,只有不吃才是最安全的。但违规使用的这么多,难免会吃进去一些,我们该怎么办?科学家用一个叫MOE的参数描述这种风险,对于孔雀石绿,如果MOE大于10000,则基本上没有风险。MOE越大,风险越小。
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活到80岁,每天吃6两鱼肉,则孔雀石绿的残留量要达到每公斤400微克,MOE正好为10000。也就是说,只要孔雀石绿的残留低于400微克,对健康的风险是很小的。
根据辽宁的数据,90%以上的孔雀石绿检测值在每公斤50微克以下。中国水产研究院在广东省检测了鳜鱼和杂交鳢,孔雀石绿残留量均不超过每公斤20微克。另外根据英国1996-2005年的数据,孔雀石绿含量大多在每公斤100微克以下。
由此可见,市场上大多数孔雀石绿的检出量远达不到400微克,而且几乎没有人能一辈子平均每天吃6两鱼,因此总体风险相当小。
四、消费者该如何识别?
网上有一些攻略里面提到了消费者肉眼识别孔雀石绿的技巧,但其实用处有限。肉眼识别主要是看颜色,这受到鱼种、光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孔雀石绿使用量不大是看不出来的。当然,如果看到明显有颜色异常就别买了。
更重要的是,孔雀石绿可以很快被吸收并在鱼体内被代谢为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尤其是有些鱼在养殖场就已经用过孔雀石绿,因此凭肉眼不可能准确分辨。在此,提供几种仅供参考的水产选购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野生鱼很可能不含孔雀石绿
养殖环节使用孔雀石绿可以提高卵的孵化率、幼苗成活率和成体抗病能力。如果是野生水产品种,例如带鱼、鲅鱼,就避免了养殖环节使用孔雀石绿的可能。像带鱼这样捞上来就是死的,也没必要用孔雀石绿,这也是为什么各地的孔雀石绿专项监测、抽检都不检它的原因。
2、海鱼有可能不含孔雀石绿
多数海鱼捞上来就是死的,远洋捕捞的海鱼大多直接分选急冻,因此不需要用孔雀石绿。当然,近海养殖鱼类加孔雀石绿的可能性大得多,这些鱼类一般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种,比如多宝鱼、比目鱼等。
3、便宜的鱼有孔雀石绿的可能性较低
不是说便宜的鱼就不会有孔雀石绿,但越是便宜的鱼,用孔雀石绿的可能性越小,因为违法利润不高,也就犯不上以身试法。比较常见的容易有孔雀石绿的鱼包括鳜鱼、鳗鱼、鲈鱼、石斑鱼、黑鱼、多宝鱼、鲟鱼等。
4、冰鲜或冻鱼有孔雀石绿的可能性较低
活鱼的优势主要是口感,营养和冰鲜鱼、冻鱼并没有多大差异。由于已经是死鱼,也就没有必要放孔雀石绿续命了。只不过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鱼是咋死的。也许在渔场已经用过孔雀石绿,也许是运输途中缺氧憋死的,也许是其他疾病死掉的。
5、周转快的鱼有孔雀石绿的可能性较低
比方说在餐馆吃鱼,像草鱼、鲤鱼这种食客点单量较大的鱼,由于周转快,商家暂养的时间很短,不太需要防水霉病或寄生虫,只需要增氧就行了。另外,鱼密度过大,容易碰撞掉鳞,如果周转不快更容易生病,添加孔雀石绿的可能性增大。当然,暂养的时候不加孔雀石绿,不等于养殖和运输环节不加。
6、尽量选择干净池子里的鱼
这里主要指的是餐馆饭店、活鱼零售点,因为暂养鱼池是需要定期清空做清洁的,否则容易孳生病菌。如果鱼池污秽不堪,说明经营者卫生意识不强,投放孔雀石绿防病的概率更大。(本文转自【中国质量新闻网、鳜鲈前沿、食品伙伴网、新华日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孔雀石绿监管药品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