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陕西死面锅盔,陕西正宗老面锅盔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3-04-13 23:37:46

每当走进千阳的西关市场,就会被市场中各种美食招惹得眼花缭乱、肚子咕咕、垂涎欲滴。这里有味道鲜美的羊肉泡、薄厚匀称的扯面、白汤雪花红油转的豆花泡馍,还有惹人眼球当属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锅盔。

锅盔形如车轮、状如锅盖、重若碾砣、厚如磨扇,整体呈圆形。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锅盔的脾性如淳朴厚重的千阳人民,外焦里熟,面冷心热,浑身散发着麦子、茴香、芝麻、椒叶与油盐混合而成的诱人香味。它是旅行者、戍边将士、外出学子、贩夫走卒随身携带的美食,更是月婆子、病秧子的补食。

正宗陕西死面锅盔,陕西正宗老面锅盔(1)

对于锅盔的来历,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秦朝,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际,由于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质。于是,军中的伙夫就发明了今天的锅盔。另一说法是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这便是最早的锅盔了。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这个热土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做锅盔用的锅一定得用生铁铸成的大锅,做锅盔用的面必须用当年收成以后上好的麦子磨成的面粉,经过发酵后,让面醒过劲儿。然后经过揉、摔、捏、拍、捻、压、擀等多道手法,使面揉和的十分均匀。然后擀成饼状,放入锅中猛火上色,小火烘烤烙熟而成。

锅盔从加工方法来看,一般分酵面锅盔和死面锅盔。酵面锅盔做起来费时费工,做酵面锅盔一般在先一天下午就开始准备了。首先要选用新做的酵头,根据要烙锅盔的多少取适量的酵头(酵头多了烙的锅盔会酵头气,吃起来口感不好。少了酵面不旺起不来,烙的锅盔不胀,这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然后把酵头用粗擀面杖研细,用温水化开,挖适量的面放入盆中,把酵头水倒入面中,再掺适量的温水做成酵面,放在40度左右温暖的地方,让酵面发酵。

正宗陕西死面锅盔,陕西正宗老面锅盔(2)

我的母亲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她常常把酵面盆用茶盘盖好,不是放在热锅中就是放在热炕上,还用锅盖或被子盖严。期间她像经管婴儿那样细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一回,过热就把面盆挪挪地方,防止把酵面腾了,过冷酵面起不来就往热的地方挪挪。第二天酵面起来了,上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小窟窿,还冒着许多小气泡煞是好看,用筷子搅搅挑起一团酵面,酵面扯着筋丝有一尺多长连而不断,这说明酵面发好了。接下来就是起面,取上好的面粉适量,倒入酵面盆中用手和面,和面匀称后再倒在案板上,双手用力来回使劲揉搓,直到面团揉光发硬,再放入大瓷盆中闷上水用湿水的蒸布搧住,盖上大盆又放在温暖的地方让面继续发酵。起面不仅是一道技术活也是一道力气活,每起完一次面,起面的人总会渗出汗珠。

大约两三个小时以后,瓷盆中不满的面团魔术般的发胀已成满满的一大盆甚至溢出了盆外,这时候需把满满的一盆面端到案上,用手掏出面团,往面团中撒上粉碎的茴香、椒叶、盐等调料,又开始揉起来,直到调料揉匀、面团揉光、揉硬,再把它放在一边,用刀切取够烙一个锅盔的面团,最后把它揉成圆球状用手压扁操起一根鸭蛋粗细的擀面杖,慢慢地把面团擀成一张大饼的模样。

正宗陕西死面锅盔,陕西正宗老面锅盔(3)

这样就到了下一道工序开始烙馍了。烙制锅盔用的锅可不是一般的小锅,而是用来做十几人饭菜的大锅。这样的锅直径约在七八十公分,而且这样的锅上面用的锅盖也是隆起的,所以说烙好的锅盔就象锅盖一般大小,一般模样。烙馍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掌握好火候。因为火候的大小决定着锅盔的颜色和质地,一般人烙馍时很难掌握好火候,不是没有烙熟,就是烙焦了。烧火用的材料一般也很讲究,正宗的锅盔用当年上好的麦秸,用麦秸火慢慢烙烤,并用微火煨熟。而如今,人们烙锅盔大多都用电饼铛,所以,烙出的锅盔就很难再有以前那种纯正的麦香味了。

烙制锅盔需要有一定的经验。首先把面团擀成的大饼对折,用双手托起放入擦有菜油的锅中,再展平。然后用猛火上色,上色时用手使锅盔在锅中要多转动,让锅盔上色匀称。等锅底一面上好色时再翻过来烙另一面,然后用微火煨着。为了让锅盔熟的更快更透些,还要在锅盔上用小棒扎许多透气的小孔。看锅盔熟了没有,就要挠一挠锅盔,听一听动静。如果发出清脆声音,上面有白色痕迹,那么就可以了,否则就没有熟透。出锅以后的锅盔黄里透焦、焦里透黄、咬着酥脆、吃着香甜,放上十数八天也不会变味发霉。

正宗陕西死面锅盔,陕西正宗老面锅盔(4)

死面锅盔也叫死面饼饼,做法比较简单也非常省时。它不用酵头发酵,直接起面直接烙。烙熟后虽不够胀,也不够酥脆,但它用于羊肉泡、大肉泡,那吃起来就筋道耐嚼、回味无穷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改进,锅盔的形状、大小、口味也呈现出多样化,有的状如圆盘、有的状如铜钱、还有的状如狗舌。里面添加的佐料也不尽相同,什么油酥饼、糖酥饼、五香饼不一而论。烙的锅盔也不单单是为了充饥,还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每当小孩满月的时候,外婆都会精心的给外孙烙制小锅盔,然后用白线扎上守岁的钱,穿过中间的孔,带在外孙的脖子上,以表达对外孙子最真诚的祝愿。还有在每年腊月祭灶时,每家都要烙些锅盔,称为灶干粮献在灶神堂前,让灶神带上干粮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表达农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宗陕西死面锅盔,陕西正宗老面锅盔(5)

记得我上高中时,家中困难没钱上灶。每周上学时,母亲总要给我烙两挎包粗细相间的杂粮锅盔。每周去学校的先一晚上,母亲忙完农活后总是站在锅台前烙锅盔。微弱的油灯下,灶房内烟熏火燎,有时浓烟滚滚,呛得母亲睁不开眼,眼泪直流。特别到了炎热的夏季,灶房像着了火似的,母亲汗水涔涔,不断地烙、不断的翻……那锅盔上面的花色像雪地绽放的梅花,有起有伏、均匀有致。有的像地图、有的像山河、有的像花鸟。那是母亲用心智催生的一轮圆月,也是母亲精心描绘的一幅工艺品。锅盔里渗透着母亲对儿女浓浓的爱,也寄托着她对儿女无限的希望。

锅盔是农人用汗水浇铸的一轮红日,也是游子怀中贮藏的一顶草帽,还是武士出征时一面战鼓。它更是我们故乡的苍穹、千阳的大地,敦厚、雄浑、朴实、粗狂,忍辱而负重、厚德而载物,经受着风吹雨打,养育着一代代勤劳善良的千阳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作者简介:沙忠贤,宝鸡千阳人,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

摘选自:文学陕军,版权属作者所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