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诗以什么为界称,曹操的诗歌受谁的影响很深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18 14:46:16

一、填空题

1、“澹澹”是形容 水波动荡 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蓬勃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海水呈青苍色

二、简答题

2.文学常识

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以慷慨悲壮见称。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抒情诗。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有何妙处?

答:“若”是“好像”的意思。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以及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6.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7.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沧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视听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景象。

C.“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意没有太大关系。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8. 本诗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注意理解内容,明确思想感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为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D项中说“悲从中来”,明显曲解了文意。

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0.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11.“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文字线索题”环节。下题设定的答案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结合阅读体验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A.他引领建安文坛开创“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B.他的诗作雄健深沉,慷慨悲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蒿里行》《短歌行》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

C.诗人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作此诗。*《浪淘沙·北戴河》中提及此事:“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D.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运用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志向。清沈德潜评价:“有吞吐宇宙气象。”

12.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可论文作者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作者首先是以色彩和香味的“通感”来描写桃花岛的:“船将近岛,郭靖已闻到海风中夹着扑鼻花香,远远望去,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这不就是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意境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节选自论文《金庸武侠小说中海洋描写的文化内涵》

答:

答案示例:我不认同作者的感受。小说的描写只能令我联想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而与这四句的整体意境相去甚远。因为诗人是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广阔,大海的壮阔以及点缀其间的山岛尽收眼底,而小说中的郭靖是站在船头,视野有限。(共2分。“意境”1分,“联想”1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