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抱起鹅,鹅怎么驯

首页 > 民生 > 作者:YD1662023-10-28 09:25:36

导读:

很多时候,之所以被问题所困,就在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忽视了问题本身,殊不知问题本身才是最 大的问题。“瓶中鹅”这个故事就展示了这一内涵。


南泉普愿,唐代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弟子,与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合称为马祖道一门下“三大士”,其禅风注重“平常心是道”。“瓶中鹅”就是讲的南泉普愿与其“在家得法弟子”陆亘的故事。

怎样抱起鹅,鹅怎么驯(1)

宣州刺史陆亘大夫一日礼拜南泉普愿禅师并问道:“古时有人在瓶子里面养了一只小鹅,鹅渐渐长大而塞满了整个瓶子,困在里面出不来了。既不能损坏瓶子,也不能把鹅损伤,禅师要如何让它出来?”

南泉普愿禅师突然大声喊道:“陆恒大夫!”

陆恒立即下意识的应声道:“在!”

南泉普愿禅师说:“出来了!”

陆亘就这样开悟了。

要完好的把鹅弄出来而不破坏瓶子,是两难的问题,“开悟”也是如此。鹅就象征佛性、道、真理,没有确定的办法可以得到。

瓶子好比人的身体,鹅好比佛性。佛性被困在身体中,犹如鹅被困在瓶中。

打破瓶子就是损坏肉身,佛性因没有寄主而不可得;*死鹅,分成小块倒出来,得到的是被“污染”的佛性,本真的佛性仍然不可得。

怎样抱起鹅,鹅怎么驯(2)

南泉深知任何“正面”的答案都将造成不是损坏瓶子就是*死鹅的结果,任何方法或理性思考都是徒劳。

佛性不可得,只能悟。所以,南泉不能也不可能直接指示给陆亘,但可以引导他领悟。

所以南泉普愿在不经意间突然大喊“陆亘大夫”,陆亘条件反射的答应了。在这个瞬间,陆亘没有经过头脑思考做出了“下意识”的回应。

既然没有思考谁在喊、喊的谁,怎么知道是喊的我呢?为什么我又要答应呢?

陆亘悟到:“原来真 正的答案是不需要思考的,只要是思考做出的回答都不是本来的答案,只要是需要思考来回答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没有任何问题存在,问题就来自于自己心中的二元对立。”

怎样抱起鹅,鹅怎么驯(3)

现实中“瓶中养鹅”的事情不会发生,而是禅宗引导弟子开悟,观照“本心”而设的“禅局”。“瓶中鹅”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那个瓶子,而企图来回答问题的你我就是瓶子里的鹅。

只要你在思考怎么解决鹅出瓶的问题,你就永远是被困在瓶子中的鹅,不得解脱。

一旦思考问题的解决之法已经就远离解决问题了,因为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问题。因此,化 解问题的关键往往不在于方法,而在于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问题为什么会存在?如果本心真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何来问题?

老婆抱怨我回家越来越晚,上交的工资却越来越少。

儿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看电视、玩手机。

爸妈这周出去旅游了,回来买了10000元的保 健品,说商家还送了一箱鸡蛋,很值得。

怎样抱起鹅,鹅怎么驯(4)

你在为这些事烦恼吗?你以为这些是问题?你正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是,你就是瓶子中的鹅。

这些问题本身就不是问题,而是你心中住进去了一些能生成这些问题的东西,你的心不是本来的面貌了,或者说你戴了“有色眼镜”在看外在事物。

需要解决的不是怎么给老婆解释、不是怎么教育儿子、不是怎么给爸妈普及避免上当受骗的知识,而是怎么化 解你的心结。

你去解释、教育、普及知识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的,你的方法难道就是标准答案?也许问题还会被各种激化,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

怎样抱起鹅,鹅怎么驯(5)

在禅宗的观点来看,根本就没有问题需要解决。没有鹅,也没有困住鹅的瓶子;没有真理存在,也没有任何障碍可言。没有任何对立,自然而然就是一切的本来面貌。

你的问题、你的烦恼都是你的心在“无中生有”。

再说,佛性本来就与身体合二为一,为什么就一定要分离开来呢?瓶中的鹅,不知有瓶;如梦中的你我,不知是梦。那样也挺好的啊,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由你决定。

正如傅大士所说∶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知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佛性就在平平常常的一言一行中,就如陆恒下意识的那一声回应。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