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撒井里多久才可以正常用水,井里放石灰正确方法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5-01 12:49:36

井水冬暖夏凉。三伏天,衢州人家往往把井水当做冰箱。晚饭前从水井深处提一桶井水,把啤酒放进去浸大半个钟头,喝起来要多凉爽有多凉爽,一瓶两瓶下去,一天的暑热能褪去大半。

生石灰撒井里多久才可以正常用水,井里放石灰正确方法(1)

配图来自网络,下同

四五十年前,衢州城里水井普遍,且不少为古井、老井。如下街的八角宋井、狮桥街的朝真井、五圣街的雨伞井……有的街巷人烟密集,为方便取水,还设有双眼井、四眼井,城西北柴家巷甚至有“十人七井”的传说。市中心蛟池街的四眼井,名气大过街名,一说“四眼井”,全衢州妇孺皆知;城西宁绍巷附近的罗汉井,干脆以“罗汉井”做了弄堂名,可见当年水井与衢州人的生产生活,是多么地密不可分。

记得我宿舍后窗隔一间屋,就有一口水井。石井栏,圆形,高半米。四周三米见方一块水泥坪,东南西三边各砌一砖高水泥线,挡水。北边敞开,任污水流入墙脚边的水沟。

那时,衢州居民区自来水还没有普及,只在靠近主要马路的弄头巷尾,偶尔设有一只上锁的公用自来水龙头,提供饮用水,但光顾的人家不多。到巷口挑自来水,距离远,一担要两分钱,人力、财力都不划算。当时的人们,远不像现在这么考究,省一分是一分。淘米洗菜、饮水煮饭、洗衣服汰被单,全用井水,从来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井里的水,实际上与地表水相通。一场雨过,井水很快漫上来,满得离井栏仅一米多,水吊上来,浑浊一片,拎回家,要沉淀两三个钟头才可使用。居委会有位龅牙的妇女,往往在雨后提半篮生石灰,倒入井里,算是消毒。三伏天,井水几近干涸,水桶绳要放下去七八米,才能吊到水,也盛不满,有时甚至把井底的石灰都漾了进来。有的人只好专门挨到后半夜汲水,噗通噗通的声音,吵醒一片左邻右舍。

井头是女人的天下。“一大早就洗衣服,今天你不上班?”“小鬼昨天打篮球,回到家外面泥浆、里面湿透,毋办法呀!”“是啊,男小鬼的衣服最容易邋遢。我屋里的那位,还是大人呢,一套衣服没穿几天,就沾满了油渍!”往往还在梦里,就被井台上一帮洗衣女人吵醒。井台边没有繁文缛节,相互间都直呼其名,玄妹、建英、大娜、三娜妮……一大串名字,虽没见过面,声线早耳熟能详。有温婉,有清脆,有甜美,有尖锐,再与木水桶磕碰井栏、板刷刷衣、棒槌敲打衣服、木脚盆倒水等诸种声音交织一起,几乎成为每天早晨自动播放、不听也得硬听的江南丝竹。

生石灰撒井里多久才可以正常用水,井里放石灰正确方法(2)

男人们有时也会到井台上展露拳脚。盛夏酷暑的黄昏,洗衣女人基本散尽后,他们就赤裸上身,着一条短裤,大摇大摆到井边洗澡。尚在洗涤的女人非常识相,男人一来,连忙端起木脚盆、木水桶逃一般离去。这时,一方井台就成了男人们肆无忌惮的天下。他们话不多,双手擎起一大桶冰凉的井水,高举过头顶,“哗”地一声从头淋到脚,涂肥皂,擦身子,再全身浇一遍,用手抹一抹身上的水珠,就趿着拖鞋一身凉爽踅回家去了。

单位里有自来水,但在城中心的南街上,距宿舍有两三里地,来来回回带衣服去洗实在麻烦,只能硬着头皮“白鸭入鹅队”,到井台上去和一班“堂客”、姑娘为伍。第一次亲临现场,一看见叽叽喳喳、熙熙攘攘的场面,一下子面红耳赤,头都大了。好不容易找块空地蹲下去,摊开衣服开洗。“哎,领子油腻重,要先擦上肥皂,让其咬一咬,过一会再刷,才能刷干净。”“衬衫袖口光刷外面不行,要翻出来,里面也刷几下。”……见来了个新手,井台上的女人全都毛遂自荐当起了老师,七嘴八舌弄得我无所适从。一通手足无措的操作,胡乱漂洗几下,赶紧头重脚轻逃之夭夭。

有人甚至还抢了我的板刷。一次听听井台上寂静无声,赶忙拎起水桶、木盆去洗被单——大型洗涤,需要宽敞。汲上水,浸下被单,撒一把洗衣粉,刚躬身准备揉搓时,一个声音从头顶响起:“被单搓勿干净咯,要用板刷刷才行!”一抬头,是隔壁的一位姑娘。在确认她是在对我说话、思考如何回答她的几秒钟时间里,只见她已经将我的被单从木盆里拎起来,右手扯住两只被单角,左手快速地捋过去,在对半处捏牢,上下提几下,再拦腰对折,被单就被叠成了四分之一的方块,然后平摊到井台上涂上肥皂,“嚓嚓嚓”用板刷刷了起来。如同青春圆舞曲,身体晃动成了一段旋律。接下去顺理成章“男耕女织”,我接连吊水,她拼力漂洗,最后两人对立,反向使劲绞干被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默契得都省略了指挥。“嘿嘿,谢谢你!”她用手捋一捋披下来的刘海:“谢啥哩,勿要紧咯!”

井水冬暖夏凉。三伏天,衢州人家往往把井水当做冰箱。晚饭前从水井深处提一桶井水,把啤酒放进去浸大半个钟头,喝起来要多凉爽有多凉爽,一瓶两瓶下去,一天的暑热能褪去大半。还有人在黄昏时用网兜兜住一个大西瓜,系一根绳子在井栏外,纳凉时捞起来剖开解暑,这在那时可算难得的享受了。一天三更,井台上有人在吼:“哪个短命的偷走了我的西瓜?吃下去要烂肚肠来!”原来是她凉在井里的西瓜被人捞走了。没听到有人前去劝慰,估计都怕“此地无银三百两”,当背锅侠呢!

水井是人们群居生活的产物。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衢州郡守、诗人催耿以“一邑风景,万井人烟”描绘衢州的繁华,从中不难看出唐代衢州人口之众、水井之多。井台上有家长里短的交流,井台上有尊老爱幼的互动,井台上也会发生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日积月累,水井文化渐渐形成,形制、民俗、雕刻、人文。五六十岁以上的衢州人,谁会没有一段在井边淘米洗菜、担水洗衣的经历呢“?

调回老家二十来年后,一次曾到衢州开会,晚餐后急匆匆穿过街巷往以前的宿舍奔去,可惜物是人非,宿舍已寻觅不到,那口魂牵梦萦的水井也没了踪影。一片高楼,古城已有了新风情。(原文刊登于2022年8月6日粮油市场报A04版)

生石灰撒井里多久才可以正常用水,井里放石灰正确方法(3)

生石灰撒井里多久才可以正常用水,井里放石灰正确方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