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鱼用什么饵料,雾化快的饵料什么鱼吃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5-08 20:30:41

刀鱼用什么饵料,雾化快的饵料什么鱼吃(1)

打合作化一开始,我就参加了村里的渔业队。那时候,渔业队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捕捞设备,只有几条挂帆摇橹的“猪嘴”舢板。到养马岛后海钓刀鱼,几十里水路,就算是走得最远的渔场了。也正是这段看似平常的钓鱼经历,留下好多难忘的小故事。

每年过了立秋,钓刀鱼就开始了。每天凌晨3点多钟,我们两条舢板就随着船老大出发了。每条舢板四个人,如果是顺风天气,就把风帆张起来,由船老大腋窝里夹着舵(大撸)徐徐前行。遇到逆风天气,就由两个人摇动大撸和边撸,密切配合着奋力向前。“欸乃、欸乃”的摇橹声,在凌晨空阔的大海上显得格外清脆一些。

那片渔场就在养马岛后海正北方,来到预定地点,紧张有序的挂饵放钩就开始了。钓刀鱼用的是长绠线连环钩,一条8号铁丝那么粗的绠线长约200庹(庹为成人臂展,约1.8米),每隔两庹布置一条约8、9庹长的垂钓线,其端头用铜丝连接着一把锋利的专用钓钩。

一条绠线上,100把钓钩依次排开,每把钓钩顶端的绠线上,都绑着一小段小擀面杖粗细的楸木。绠线最前面的端头,系着一个硕大的瓢葫芦做浮漂。浮漂下面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绑着一块约20斤重的石头,位置与钓钩在同一高度,能起到保持绠线稳定的作用。鱼钩距离海底有2、3庹的深浅,刀鱼群最喜欢在这个层面活动。

绠线的另一端也系着一个瓢葫芦,下面用长绳绑着一块约30多斤的石头,一直沉到海底,是这条连环钩的底锚。

这样的长绠线连环钩,分别放在一个个柳条筐里,一条舢板负责打理十筐。筐口绕着圈绑着小擀面杖粗细的麦秸草把,收钩盘线时,100把钓钩按顺序依次挂在草把上。钓钩有16号铁丝那么粗,呈L形弯起还带有倒刺,十分锋利,上了钩的鱼逃脱的可能性极少。

钓鱼用什么鱼饵要因鱼而异。我们钓刀鱼通常都是用“黄扣子(音)”做鱼饵,它类似淡水的“白漂鱼”,成人的中指那么大,圆滚滚的满身都是肉。“黄扣子”成群结伙游动在浅海里,用小操网就能很容易地捕捞好多。因其肉多、脂肪高、腥味小,是钓刀鱼的最佳鱼饵。其次,“烂秧母(音)”“青皮子”也就是小丁鱼也可以。

舢板上有烧水的“快马子”铁壶和煮饭的小铁锅,还预备了劈柴。忙忙碌碌把10条长绠连环鱼钩安放就绪,我们就煮点东西吃歇口气。舢板上也没有什么面食,我们只能用海水煮一些海鲜来充饥。船老大隔三差五会同意我们收拾一条活蹦乱跳的“狼牙鳝”用海水煮着吃,那种鲜美的滋味至今想起来还感觉唇齿生香。

也就是喝碗水、抽袋烟的工夫,我们就开始收钩了。通常都是两个人一伙,一个靠着船舷捯着手收线,一个在后面蹲着“尾窝子(摘鱼、盘钩)”。收线的营生可不轻松,那些大刀鱼每一条都是2、3斤,出水时一挣扎绠绳就会把手勒得生疼。偶尔也会钓到10多斤的大鲅鱼,甩头摆尾力气大得惊人。有一回,一个冷不防,生生把我们收线的伙计拽到海里去了。最难对付的还有那些每条5、6斤的大“狼牙鳝”,要想把鱼钩从它嘴里摘下来可不容易,一旦被它咬一口,那肯定会被撕下一方肉。为此,舢板上常年备有对付它的木棒槌。

一切顺利的话,天黑前就能赶回去,可一旦中途起了顶头风那就遭了大罪。四个人要轮着班,光着膀子喊着号,拼尽全力摇着撸往前奔。一阵阵风刮过来,就会让颠簸起伏的舢板进三步退两步。一个个累得快要虚脱了,夜半时分才能望到岸边的火光,那是亲人点燃火堆为我们指明回家的方向。每到这一刻,我们才会长舒一口气——又平安回家了。

正常光景,一条舢板1000把钩,每次能收获2、3百斤刀鱼,也有少量鲅鱼、黄花鱼、黄姑鱼和狼牙鳝。记得是1962年霜降前的一天,刚把鱼钩安放好大约一个多钟头,船老大曲树芝四下一打量,高喊一声“不好!北风长芽了!”立马吩咐我们赶快收线,连鱼也要等回家后再摘钩。果然不出船老大所料,船到半路,呼天号地的西北风就刮过来了。等我们拼尽全力赶回岸,把鱼摘钩一过秤,居然接近千斤。这是我们钓刀鱼那些年,用时最短、收获最多的一次。

俗话说“海上的天,后娘的脸——说变就变。”不少时候,刚放好鱼钩,因天气突然变化而不得不“弃钩保命”。我们通常把空船而归说成是“打大锣了”,这是因为从船上提着空筐走下来,和村里演剧时敲大锣的架势差不多。

钓刀鱼的最佳时间段是从“立秋”到“小雪”。“小雪”前后,还会有“大姑娘辫子”来凑一阵子热闹。但只要刮起一场“西大风”,当年钓刀鱼的活动就基本结束了。我们说的“西大风”,是指角度偏西的大北风,那些刀鱼就成群结伙随着风往东洄游了。

刀鱼群向东洄游大多在夜间,但我们还是有幸在白天碰到两回。那种壮观的场景实在太令人震惊了——黑压压的鱼群一下子排开几里路的水面,其密集程度简直可以踩着过海了。每逢这种当口,船老大都是要我们把舢板摇到远一些的地方悄悄观看,不准发出一点声响。等它们“大部队”过去后,我们就用抄网在后面收拾那些掉队的“伤兵”,每次都会有几百斤的收获。

过了“霜降”,浅海边的“黄扣子”就不见了,只能用刀鱼肉做鱼饵了。这也有一套独特的切割方法——首先用锋利的小刀把鱼肉完整地剖下来,然后斜着切成手指宽的肉条,用它来钓刀鱼效果也很好。

刀鱼从船上卸下来,要仔细地摆放到专用的条筐里。条筐大约有10印铁锅那么大的筐口,筐高与刀鱼的宽度差不多。一条条刀鱼肚子朝上(刀鱼最容易破肚),侧立着一圈圈绕筐口摆好,其摆放的形式,和大厨们摆放宴席上的拼盘一般无二。这样摆下来,银晃晃亮得耀眼的一筐鱼,那简直就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村里安排劳动力,一条扁担挑起两筐鱼,颤颤悠悠挑到水产部门或集市上,每斤大约能卖到两毛多钱。

咱们北海的刀鱼好吃,那是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尤其在缺油少肉的那些年月,刀鱼更是倍受青睐,因为它自身含脂肪多,不用油做出来也很好吃。它还具备一种其它鱼没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不但新鲜时好吃,即便发臭了也同样好吃,还别具一番风味。

怎样做刀鱼无须赘述,但有一种特殊吃法肯定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那些被当做鱼饵的刀鱼肉条,没被吃掉的时候,收线时摘下来回家煮面汤喝,那种特殊的鲜美味道每每让人赞不绝口,这大约是鱼肉在清澈、冰凉的海水里洗涮了大半天的缘故吧!就像海边人晒鱼干期间,都要在合适的当口把鱼干用海水涮上几次,晒出来的鱼干就格外好吃。

早些年,在渔民中间流行这样一句话:“能上南山当驴,不下北海打渔。”是因为那时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打渔多用小舢板,渔民出海的危险系数太高了。记得有一个阶段,政府对渔民实行人身保险业务,可只施行了两年就停办了。因为当时政府的财政很困难,渔民死亡率太高,实在是赔付不起。

还流行这样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忙一年,盼冬天;脱层皮,拜丈人(方言音jiangyi)。”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年里大多时候,渔民风里来浪里去,光着膀子,没有手套,连一双胶鞋也没有,整个人的肤色和非洲黑人分不出高低上下。手脚常年被海水浸泡,都皴裂得严重变形。冬天不能出海了,就到了渔民“恢复人形”的日子。年前歇两个月褪去这一层黑皮,春节期间才能好模好样地去拜望老丈人。

还有一件事也要说道说道,我们通常把刀鱼叫做“大白脸子”,是因为那时候的刀鱼大多超过两指厚、一巴掌(五指并拢)多宽。其白光光的身子,和舞台上扮演奸臣的“大白脸(如曹操)”一般无二。记得有一年,钓上一条尾巴缺了一截的大刀鱼,上岸后一称足足8斤半。这是我记忆中见到的最大刀鱼,身子比普通人的脸还宽,名副其实的“大白脸子”。

时至今日,我已步入耄耋之年,那些摇着舢板迎风踏浪的日子早已远去,整天心心念念的养马岛后海“大白脸子”,只怕是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曲正芹口述 刘甲凡整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