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课文概括内容20字,那个星期天课文电子版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0-29 19:28:41

“郊”者,处于城邑以外。郊区,靠近城市并受城市行政机构管辖的区域。这是一个无法翻译为英文的词语,若是以“suburb”“extra-urban”“peri-urban area”或其他类似的单词来表述中文的郊区,都未必恰当。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起“到郊区去”,一般指的是某种具备乡村风物、传统习俗的去处,并有绿绿的田野小溪。而当我们谈起“住在郊区”,就不是那个主要用于观赏的景观了,在那里,建有住宅高楼,鳞次栉比,或成团状,或成条状,再往外围走一段路,或许能看见铁路、农田、产业园。假如我们换个词,它是不是“城中村”或“城乡接合部”呢?似乎也不是。它不是别的去处,它是郊区。它是农耕的,也是城市的,它曾经是乡村、乡镇,还可能是县城,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行政范畴。在城区居民看来,它是一片偏远的、分散的、靠近其他省市的模糊区域。纵然是英语“suburb”中的郊区,在本世纪也走向了文化和社会的边缘,发生在内城的缙绅化持续将贫困、犯罪和毒品转移到郊区,加速社会分层,改变“suburb”的含义。

在今天的中国城市,有不计其数的人居住在郊区。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过半的人口登记和居住在郊区。在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等其他城市,亦有类似比例。我们住在郊区,向城区奔跑、追赶。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郊区的背影,还未看到的,也是它的背影。

那个星期天课文概括内容20字,那个星期天课文电子版(1)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10月13日专题《郊区的背影》的B02-B03。

B01 「主题」郊区的背影

B02-B03「主题」在城市化中发现郊区

B04「主题」郊区生活没有指南,这里是城区生活的镜像

B05「历史」如何用结构主义书写东汉史?

B06-B07「文学」四季轮回在一起

B08「教育」王鼎钧:一个人为什么写作?

撰文|罗东

辨认郊区

一直往外走,直到城市景观的某种连续性消失,大约就到了郊区。

建筑低了若干楼层,也没有那么密集了。再多走一段路,刚堆放不久的建筑垃圾、高低起伏的空地、停靠路边的推土机、挂着“某某烟酒”的商铺,凡此种种,机械的、钢筋水泥的,在路面上交错分布,某个方向可能外加几十栋悬挂有销售广告的住宅高楼。这在地图上也有体现,比如从某条环线或轨道的某部分算起,线条是稀疏的,不是密集的,再如,开始频繁见到以括号作为后缀的地名,其括号内标记的是“在建中”或“规划中”。这是一个区域向城区持续靠拢的特征。若说以往与城区还只是地理上的“紧靠”,为市民提供瓜菜花卉等农贸产品,那么此时则是景观上的“再造”。只不过因为这变化尚未完成,走在其间,还可能偶然遇见正在放牛羊的老人家,他挽起裤脚,拧着绳,利索地走在路边,随时提防被草丛带刺的叶片划伤。像他这样还有出门放牛羊需求和兴趣的老人家不多,有的拿着“青苗费”转向干其他行业谋生,或转向家庭事务,与老伴一起为儿孙减轻负担。马路的柏油化改变着这周围的模样,未来的面貌近在咫尺,等待着将到此居住的外地人、内城人。

那个星期天课文概括内容20字,那个星期天课文电子版(2)

《郊区的鸟》(2018)剧照。

十几年过去了,地貌已经被改造,边界已经被模糊,在这期间,“城乡接合部”也都失去了描述的能力。甚者,在古都如北京、西安和南京,其近域郊区的建筑群比内城或老城区更密集,一圈高耸入云的摩登大楼,将内城紧紧包围,使整座城市形成类似盆地的风貌。有的城市如成都则主要是沿着某个方向单线扩张,其建筑的摩登程度比城区高。此时要找到郊区,得继续往外走,往其他方向走,直到这种城市景观断裂。将近域郊区纳入城区范畴是大多数城市的增长和扩张结果。以这个时候的情形来说,郊区也就等同于过去的远郊区、远郊县了,兼有传统的乡村、乡镇和县城(或城关镇)。当然隔着一片数十公顷的空地或农地,可能另有一群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借助闪闪发亮的玻璃外墙宣告此处的城镇化程度。它可能是新技术入驻的产业园,也可能是新兴的住宅区、时尚的购物大厦,还可能是混合区域,具体若何,应看当地的职住比例情况。

到此为止还未说的是,恐怕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是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来辨别城区与郊区的。要做此种城郊区分,其实大可不必费什么工夫。

本地人有上世纪90年代城市化建设启动以前——或本世纪初启动之初——的记忆,关于区县改革、地域命名和建筑风貌的印象使他们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是“进城”,到了何处就是“出城”。年长一些的还保留有过去的说法,如“进城”叫“去市里”,或者叫“去北京”“去上海”“去武汉”“去成都”。城郊区分对外地人来说也不是问题。每个人来到一座城市,多半都会快速掌握本地知识,只不过多寡有别罢了,哪怕无法指出具体哪条环路或哪条河流是边界线,对各个区域也有一些大概了解。有关“大兴在哪”“宝山在哪”“你怎么住那么远”的交谈,或多或少能把接下来的聊天引入郊区这个话题。至于某天忽然得知这座城还有一个叫某某的区,这更简单了,果断推测它是郊区,不会错得离谱。当你下班,坐一班地铁或公交到某个站换乘,搭上带字母或汉字线路(一般为郊区的简称)的公交,也便进入了郊区的范围。走在郊区的街道,在某个拐弯处见到路牌上的“北京城区方向”“上海城区方向”“广州城区方向”,如果我们未曾忽略,而是产生了兴趣,那么可能会当即愣住:如果本城在另一个方向,此时所处的位置算是什么?

这里是郊区,是城区外的“其他”。

城市的“反面之物”

于2016年病逝的福特(Rob Ford),曾经在2010年至2014年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市长。这里之所以提他的名字,是因为城市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评价他,“在我看来,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反城市化的大城市*之一”。这是一个严重的批评。佛罗里达在《新城市危机》一书讲,福特拆除了主干道两边的自行车道,并计划把城区的若干湖畔地带改造成大型摩天轮、气势恢宏的购物商场。佛罗里达认为这简直是要把城市变为郊区。

那个星期天课文概括内容20字,那个星期天课文电子版(3)

《新城市危机》,[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吴楠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7月。

郊区在此变为一个被否定的对象,是一个消极的词。

当然,中文“郊区”无法翻译为英文,反之亦然,“suburb”或其他类似单词也只能理解为接近“郊区”。这主要是因为“suburb”一般指的是外在于城市的行政单元,是紧邻城区的城市建成区,而“郊区”在国内是指靠近城市并受城市行政机构管辖的区域。故此,两者是有别的。但是,只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讲,尤其是用“郊区”专指已经建成城市或正在城市化的那个部分,两者的含义就比较相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佛罗里达的批评,其言语间的基本假设是,作为摩登都市象征物的摩天轮、购物商场,既不高级,也不伟大,是“几乎所有城市规划师眼中构成伟大城市的东西”的反面之物。它似乎专属于郊区。此时北美和欧洲的郊区开始走向文化和社会的边缘,不是上世纪以“高档住宅”“郊区别墅”为地标物的区域,一种“新郊区”崛起,集知识和技术产业、居住和消费于一体,购物和娱乐配套设施应运而起。按照英国规划师梅斯(Alan Mace)在《城市郊区》中的说法,此时已经转入“后郊区”年代,而这个术语无非是说,遍布在郊区的不再只有“架在高耸在山墙间的外悬屋顶以及陡峭的屋檐”(此话来自于城市史学家赖特即Gwendolyn Wright在《筑梦》里的描述)。城区发生了一波接一波的缙绅化,将贫困者、低收入者赶往郊区。

那个星期天课文概括内容20字,那个星期天课文电子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