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小麦什么时候收割,2020年全国小麦收割时间表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2-01 06:27:36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又是一年麦收季,漫步在田间地头,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金灿灿的麦浪随风舞动。当布谷鸟那一声声嘹亮的鸣叫划过麦田,金黄麦子就到了收割的时候。

6月6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从当天起,河北省3354万亩冬小麦将陆续迎来大面积收获。在魏县,冬小麦开镰收割,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着驶向麦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麦收。

您还记得,3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麦场上的那些日子吗?

年前小麦什么时候收割,2020年全国小麦收割时间表(1)

6月6日,丛台区丛台第二小学走进黄粱梦镇冯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之旅。图为同学们正在展示收获的麦子

累得脱层皮,可心里头开心

弯腰、弓腿、伸胳膊,锋利的镰刀握在手中有节奏地滑动,一垄垄成熟的麦子便被收割下来。在没有现代化农机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劳作方式延续了千年之久。

“每到麦收前的几天,连续吹几天干热风,饱满的麦粒变干,如不及时收割,一场大风,麦芒摩擦,麦粒掉一地,就会把人们辛苦大半年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回忆起麦收时候的场景,今年84岁的王云才显得尤为激动。

“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麦收没有任何机器,都要靠人。”王云才告诉记者,在没有实现机械化之前,一到麦收,农田里可谓千军万马齐作战,因此麦收也叫“抢收”。

他回忆道,那时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到地里收麦子。“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的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就是最好的写照。”

“这个‘忙’,其实从麦收前的小满前后就开始了。”王云才解释,过去买东西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为了保障及时收割,在小满前后,许多村都会举行“小满会”。“会上镰刀、筢子、桑杈、扫帚、木锨、牲口套具等一应俱全,那时候谁家缺啥,就会买啥。”

除了“小满会”,在王云才的印象中,一把锋利的镰刀也预示着麦收的到来。“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镰刀是麦收的主要工具,其锋利程度直接影响了麦收速度。”

王云才回忆,在割麦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拿出磨刀石,在上面洒上水,把镰刀放在磨刀石上磨,觉得磨差不多了,用大拇指在刀刃上刮一刮试试刀锋。

“我家习惯多准备几把镰刀,以防镰刀割钝了,有替换用的。”他笑着说道,麦收的那十几天,能把人累得脱层皮,可心里头开心,“一年到头,除了过年,也就这时候能吃上一顿白面。”

年前小麦什么时候收割,2020年全国小麦收割时间表(2)

麦收关键词,热与甜

“麦收的十几天,我爹的体重能少十多斤。”回忆起儿时麦收时的场景,1978年出生的张军坦言,对于麦收,他的印象中只有一个字:累。

“麦收时节,每次天还没亮我就被父母带到田地里,睡在脚蹬的三轮车上,迷迷糊糊看到的是父母弯腰割小麦、捆小麦的身影,饿了就吃从家带来的窝头,喝着绿色水壶装的白开水。”张军说。

“麦收就是抢时间,小麦熟得快,有时上午还没熟,下午就熟了。”张军告诉记者,麦收的日子,他的父母从早到晚都忙不停,他们怕赶上坏天气,担心辛苦一年的小麦会被淋坏,也担心抢收不及时,麦子会浪费在地里。

“那时候还没有先进的农用机械,捆好的小麦是用拖拉机一车一车地拉回家。”张军介绍,将拉回家的小麦放在自家的宅基地后,便可以使用好几家一起买的打麦机先脱粒。

“我记得打麦机很大,壳是黑色的,转动轴上长满了尖尖的牙齿。”张军回忆道,“打麦时,把一捆捆草头拆散后,均匀地塞入打麦机的进口,粮食和渣草从出口分道扬出。人们搬走脱粒出来的麦子到麦场晾晒,捆着麦草,打场上到处是新麦的香味。”

当时,七八岁的张军年龄还小,除了帮大人抱麦子外,还肩负照看晒着的麦子的职责。“我最开心的事就是装麦子进仓,一簸箕一簸箕地帮忙扒麦子,然后出一身汗,就可以跑到河里光明正大地去洗澡了。”

“当时还有麦假,学校在麦收时节放假。我们参加麦收劳动,太阳火辣辣的,胳膊被麦芒扎得又痛又痒。”除了热,在张军回忆中,麦收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甜”。

“每当我们在地里抱麦子的时候,总有卖冰棍的在田间地头吆喝叫卖‘冰棍——三分钱一根’。”张军说,卖冰棍的骑着自行车,后架上放着一个白色的泡沫箱。回味起来,那冰棍又凉又甜,解渴又便宜。

年前小麦什么时候收割,2020年全国小麦收割时间表(3)

牛振华在地中查看小麦成熟状态

坐在地头等收成

“又是一年麦收时,地里的黑小麦紫黑透红,颗颗饱满,静等收获。”5月底,馆陶县路桥乡蔺寨村种田大户牛振华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张他在地里的照片并配文,不久后便收到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点赞和评论,“老牛,今年的黑小麦种得不错啊。”

回复着朋友圈内的留言,牛振华抬头望了望地里一畦畦长得正盛的黑小麦,不由回忆起这些年他的麦收经历。

“现在的麦收,我们就是坐在地头等着收成,一块100亩的地,用收割机作业,四五个小时就能完成。”种了一辈子地的他,聊起麦收的变化,最大的感受是“人再也不用那么累了”。

“过去是纯看天吃饭,下雨、暴晒等外在因素都可能影响一年的收成,纯靠人力进行收割的时候,一个人一天最多收一亩多地。”牛振华告诉记者,如今村村户户都实行联合收割,专业的收割队来到村里,几天就能干完过去几十天才能干完的活。“小麦讲究九成熟十分收,十分熟九成收,等小麦彻底成熟时,不仅会影响产量,还会影响小麦品质。”

“过去纯靠人力,干得再卖力,也赶不上麦子成熟的速度,现在有了高科技、机械化,不但不累还能丰产丰收。”牛振华笑着说道。

如今,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从收割到脱粒、分离茎秆、秸秆粉碎一条龙作业。“现在正是麦收大忙的季节,农民不用动手,只把收割机收割下的麦粒拉回家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捷。机械收割,在几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如今却成为现实。”牛振华笑着说道。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纯靠人力的麦收方式已成为历史。关于麦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记忆,而那些逐渐远去的麦收情景,仍旧是许多人挥不去的惦记,更是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 范文平 摄(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