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经典的作文结尾,20个优秀作文结尾摘抄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01 03:48:32

专栏:居室求学(十三)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写了几个人物。其中,《藤野先生》是回忆师生关系;《范爱农》是回忆同乡同学同事的友情关系。《范爱农》不仅仅是文学性的散文,也是历史人物别传;因为这篇作品几乎概括了范的一生,是史家之笔。

关于阅读经典的作文结尾,20个优秀作文结尾摘抄(1)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这篇作品的开头,就是写作者最初对范爱农的注意和反感,是以二人冲突的场面开始以后建立起的友谊的。

“*的*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范爱农的声音先出来,如戏剧的幕内唱。作者写道:“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从此我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在日本时,因为鲁迅和范爱农在对回应徐锡麟被*的意见不同,鲁迅对范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鲁迅的敏感,认为范爱农专门和他过不去,从此留下心结。回国后,两个人又在朋友处重逢——不是冤家不碰头。过去的少年意气,相逢一笑,皆成云烟。但鲁迅还记着在日本时的不愉快。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喝酒,鲁迅翻起了旧账:“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范爱农说:“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谈起旧事,范爱农还原历史现场,不讳言他们当年对鲁迅的态度。范爱农的真率,在不经意的交谈中流露出来了。“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鲁迅在怀念范爱农的诗里,记下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豪谈的友情。据周作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鲁迅的《在酒楼上》的人物吕纬甫,原型就是范爱农。昔日在日本时的范爱农,意气风发,出言不逊,表现了热血青年的锐气;但《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意志消沉,穷愁潦倒,已变成另一个人。鲁迅笔下的读书人,社会转型前后的知识分子 ,前有《孔乙己》,已成为鲁镇的人娱乐的对象,是供他人嘲笑的角色;《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却是自己笑自己,把一切都看成灰色。理想破灭了,只能沉溺在酒里,借酒浇愁。但这是小说里的人物。鲁迅是写一种类型,并不是真实的范爱农。

关于阅读经典的作文结尾,20个优秀作文结尾摘抄(2)

在散文里,真实的范爱农生活困难,还爱喝酒。他喝酒,像陶渊明一样,是朋友请他喝的。在现实世界失败了,他不愿和他人再发生关系;他人也讨厌他,不愿再和他来往,只有几个后来认识的年轻人还能看到范爱农身上残余的光。

范爱农在家乡潦倒时,鲁迅在教育部做官,乡下人以为鲁迅阔了,传他放了道台。范爱农虽潦倒,但心里记着他有个朋友在北京做官,还是怀抱希望:“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

当范爱农生活的小圈子对他白眼相待时,当少数朋友召他喝酒时,“他时常这样说”。范爱农的希望,是远在北京的鲁迅。他在无路可走、绕室徘徊、为讥寒所迫时,坚信朋友鲁迅没有忘记他。范爱农时常说的这句话,是他与鲁迅友情的证词,也是将死之人的哀鸣。

周树人、周作人兄弟,都认为范爱农是自己沉水溺死的,他们都写诗著文悼念范爱农,共同回忆这样一位命运悲惨的同乡。范爱农并没有伟大的事功,也没有能传世的著作,周氏兄弟用文字记下了这样一个有性格的人,留下了旧时代人际关系的真实记录。

关于阅读经典的作文结尾,20个优秀作文结尾摘抄(3)

散文一体,作者在写别人,也是在写自己。《范爱农》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刻画一个失败者,写下一个真实的朋友的生与死,实质上是鲁迅对过往的时代的批判。“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文章结尾余音袅袅,但不是技巧,不是修辞,而是鲁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由老朋友的不幸死亡,念及朋友的孩子。我们常说“情丝”,把这个微妙的词用于男女之情,其实“情丝”在朋友之道,就是缠绕,拉长,不断地牵挂,就是“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

我建议老师在课堂讲这篇课文时,除了按教案要求来完成规定动作,还可来个自选动作,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散文,全面认识伟大的鲁迅。鲁迅杂文是“横眉冷对”;在散文里,特别是在这篇散文里,我们看到的鲁迅先生却是菩萨低眉、仁义厚道、情深意远。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