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鸟头饰图片卡通,百灵鸟头饰图片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0 14:43:18

从孩子们头上戴鲜花想到的

作者:沁香一瓣

那个春天,我在西南地区一个美丽的有着人文景观的山乡采风。在一条山泉淙淙的小河边,看到十多个山村孩子拎着篮子在河滩头割猪草。

也许是孩子们的篮子里割满了草,女孩子们就开始采摘着河畔的野花追逐着玩。

在笑声中,女孩子们把漂亮的鲜红的野花插在头上的发夹上,还有女孩把野花插在小辫子和马尾辫的头角上,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布满了一头。顿时,微风中散发出一股馨香。看到女孩子们玩得这么快乐,旁边的几个男孩也许看馋了眼,他们也玩起野花来了。他们在河边采来几张芦苇叶,编织成几只绿色的幸运小船,载满野花,然后轻轻的放入水中,让戴满花的小船顺着河水流向远处。但这样玩了一会还不过瘾,于是男孩子们交头接耳了一下,就用河边的柳条儿做成了柳帽,然后在河边的河滩头和野花树上摘下他们想要的盛开的红色、粉红色、橙红色、金黄色、橙紫色的花朵,把摘下来的花朵交叉插在帽子的间隙,然后就把花帽戴在头上,这时候男孩子头上的花,就像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一样,女孩子们瞪着眼凝望着他们。

稍息,女孩子们偎依在一起,然后用手指着男孩头上的花帽说:“花是女孩子们戴的,是我们女孩玩的专利。瞧你们是男孩,怎么想变女孩子?”“男孩头上戴花害羞吗?”……顿时,男孩子们鸦雀无声。忽然,一位矮个子男孩摇头晃脑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听我爷爷说过,在古代的时候,我们祖辈的男人头上也戴花的。”

“哈哈,我们不信!”女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当我看到这有趣的一幕,就笑着走近孩子们说:“你们玩戴花的游戏,这没啥关系,只要不去采摘农田里种的植物花朵就没有关系。再说你们在玩野花中也可以多熟悉和了解家乡野花的生长规律,这其实也是长知识的游戏。”女孩子们觉得我这位陌生人说话在护着男孩?她们便瞪大了眼睛一直望着我。看到山乡河边的孩子们玩野花的这一幕,我仿佛觉得这样的情景与我们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玩野花的游戏几乎相同。看来爱花是人的天性,虽然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但大人和小孩喜欢花的生活情趣是相同的。入夜,我望着农家乐旅馆窗外的月下风景,耳畔似乎响着白天孩子们在小河畔玩野花的笑声。于是,关于我所了解的历史上的一些有关戴头花的诸事,便像山村小河里的水,在脑海里开始缓缓流淌。  

在我国历史上,男人戴花自古有之,不是什么新发明。特别是在我中学时读了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和其他人写的有关梁山好汉的传说书后,知道了在宋朝时期的梁山泊好汉的大本营地中,就有许多爱戴头花的好汉。瞧,地空星小霸王周通,是一位曾叫过花和尚鲁智深为“娘子”的猛人。小霸王在强娶刘太公女儿做新郎官时,曾作了精心打扮,“头戴撮尖干红凹面巾,鬓傍边插一枝罗帛像生花。”即头上戴的是用丝绢之类手工做的大红花。跟随他而来的人,“头巾边也都插着鲜艳的野花。在《智取生辰纲》中出场的阮小五,虽然是一个打渔为生的人,但他也是一位爱戴花的好汉,而且是喜欢把石榴花戴在裏着的破头巾上。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披着一领旧布衫,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郁郁一个豹子来;尽管阮小五此时还有些落魄,但是对自己的打扮还是比较精心的,鲜艳的石榴花表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向往多子多福红红火火的生活。伤星行者武松是打虎英雄,平时也效仿过类似的戴花行为,当他在景阳冈遇到老虎,用力挥拳就把老虎打死,为民除了一害。当地的官员给他披红挂彩打扮一番,还在武松的头上*一朵花,增添了他的英豪之气。天黄星小李广花荣是个神射手。爱美的花荣头顶上也常戴着一朵小金花,金子般的花朵寓意着人的美好品质,这朵金花是他立志做一个好的神箭手的标志。天*星黑旋风黑李逵,有一天忽然身穿红袍,头戴鲜花,黑旋风变身“花旋风”,十分亮眼,就连头领宋江见了也大笑。可见喜欢花是能够增添一个人的生活趣味的。天牢星病关索杨雄也是插花爱好者,他“鬓边爱插翠芙蓉”。芙蓉花的外表清新秀丽,有高尚纯洁的寓意,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将品性放在首位。书中称杨雄为“病关索”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他脸上的皮肤暗黄。这个“病”就是因为脸黄而看上去不大健康。但实际上他身体没病。其英雄气概却不下关索(民间传说中三国时蜀国五虎上将关羽的第三个儿子)。一旦发怒令人畏惧。但他爱在鬓边时常插着他喜欢的芙蓉花,其实是他在告诉大家:有红花日日相伴,我没有病。天佑星金枪手徐宁也喜欢戴花,“战铠细穿柳叶,乌巾斜带花枝”。他即便是戎装在身,也要常常在头上戴上一朵花来点缀。天巧星浪子燕青被誉为梁山美男子,是位心灵手巧、机敏练达的人。作为梁山泊第一俊俏人物,他自然也是喜欢戴花的。他的日常打扮就是“腰间斜插名人扇,鬓边长插四季花”;不拘一格,春夏秋冬时节,在他的青鬓边长插上他喜欢的开的美丽之花。地损星一枝花蔡庆,“金环灿烂头巾小,一朵花枝插鬓旁。”他是大名府著名的刽子手,此人常常爱在头上插一支大红花。他的工作和风花雪月不沾边,他虽然舞刀弄斧,但他偏爱时尚插头花。所以绰号叫“一枝花”。在梁山泊还许多人喜欢戴大花的,比如:小旋风柴进: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背后带一张弓,腰间插一壶箭;地伏星金眼彪施恩"、天立星双枪将董平等,他们头上大多用的是银花簪、金花簪,再戴上他们喜欢的美丽花朵。以显示他们的身价,所以在那时候,只要看看男人头上戴的花和簪,就能看得出这个人的地位来。在《水浒传》中,将士们除了在头上戴花,当然还有人在身上作花绣的。如花和尚鲁智深的脊背至后臂上,绣满梅花,正是因为鲁智深身上有花绣,所以被称作“花和尚”。纹身绣花的还有九蚊龙史进、浪子燕青、花项虎龚旺、劈力虎秦明、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地平星铁臂膊蔡福、短命二郎阮小五、病关索杨雄等多位好汉。梁山泊之主宋江也偏爱花,重阳节这天,他专题召开菊花会,会上,宋江请梁山好汉们头上都戴着金黄色的“菊花”。菊花是花中君子的一种,含义深深,它既代表着一种无私的品质,又是清新高雅的代表。宋江开菊花会也许就是有以下含义,一是要梁山好汉要像菊花那样,做一个傲霜高雅的人;二是头戴黄菊花也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追悼那些己经死去的忠义者;三是菊花还有长寿的寓意。花开放在忠义堂上,简直是一片黄色的海洋。会上宋江即兴写了一首《满江红》,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这说明当时戴这种黄色的花也十分有意义。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在写到宋江后来被砍头的时候,他的头上也戴着一朵牡丹花。其含义不言自明,宋江代表的是梁山泊好汉108将中的老大。在《水浒传》中,无论是梁山好汉,还是朝廷官差,作者把头戴花写得很有回味,从而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上男人戴花的趋势。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些反面人物也爱戴花。比如恶霸西门庆也喜欢戴花,而且要戴黄、红、蓝等好几种颜色的花,他戴着花在显耀身价的同时,不仅占有潘金莲,还谋划害死了“武大郎”。这个家伙真是个花痴恶霸。除了西门庆外,还有花花太岁高衙内等人,也都是“头顶一朵花”。他们作为当时的富裕阶层,他们戴花的性质当然和普通的劳动者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水浒传》中得到验证。《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爱戴花。那么除了宋朝外,还有哪些朝代的男子也戴头花。这更就引起了我追根究底的了解。  

后来,随着年龄增大,我先后在学校和地区图书馆中翻阅了历史上有关戴花的诸多记述,还走访了当年知识渊博的历史老师,这位老师曾经对古代男人头上戴花诸事的各种传说颇有研究。也是在他的多次介绍下,我知道了古代男人头上戴花的一些史实,林林总总的涉及到好几个朝代,令人茅塞顿开。原来,早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朝代,女人和男人大都喜欢在头上插花。由于古代人都留长头发,我们在书上读到的古代人“长发而冠”,就是当时人们为防止披头散发,为固定住头上的发,就用竹条簪或木条簪加以固定;一些有钱人家则采用银簪或金簪把发加以固定。在先秦时期,青年男女就将花束视为传情达意的信物。《诗经》中写道:“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男女间互生情意,会赠送芍药以表爱慕之情。一些爱美男子就开始在簪上插上喜爱的美丽花朵,所以被称之为簪花。相传当年爱国诗人屈原就特别钟爱兰花,由于兰花的颜色有黄、红、紫等多种颜色,而且能散发出悠悠的清香,所以屈原经常把这些散发香气的兰花草佩戴在身上。他在诗中曾写下过很多关于男人佩戴兰花香草的诗句,如“扈江离辟芷、纫秋兰为佩”。意思就是把花草披在肩上,把秋兰佩挂身旁。表示对美好的向往。在他生命的最后的日子,他戴上这些生前喜欢的兰花编成的花环,抱石跳进了汨罗江…这就是古代人最早身上佩花的故事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簪花除了爱美女子喜欢的鲜花外、还有人把人工制作的绢花插在发髻上,成为女性最早爱美的一道风景。后来,簪花被引进一些地方官府真至皇宫中,皇帝和官员都喜欢上了这样的妆饰。于是一些官员便在自己的朝冠上插上了好看的鲜花和手工制作的绢花。此风一传出,社会上的一些文人名仕也都紧紧跟上。所以在中国,簪花的习俗细数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有文记载: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看到春日长安的美景,一时颇有雅兴,就令殿下百官吟两首诗来听听。一个叫苏颋的大臣写下了“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诗句,唐玄宗一听,觉得诗句写得很好,必须给予奖赏,于是亲自给苏颋头上戴了一朵红花。从这以后,每逢朝廷庆典、宴饮的时候,皇帝就要给大臣赐花,大臣们以获得皇帝赐的花为荣,便高兴地戴在头上。在唐朝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唐朝妇女簪花戴彩的情况一览无余。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在春夏之交的花园中快乐赏花。此图中有贵族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小狗两只、还有一只白鹤。仕女们的头上都戴着牡丹花、海棠花、荷花等硕大的或红色的花朵。画幅的末尾,是一面玲珑石和一支盛开的辛夷花。整个画面真实的描绘了当时宫廷贵族妇女奢靡悠闲的生活。《簪花仕女图》是周昉所画的贵族人物画的代表作。唐朝灭亡后,历经五代十国直到宋代时,除了女子喜欢戴花外,男的戴花现象也开始盛行并且遍布城乡。宋朝从宫殿到底层的乡民,男女簪花除了天然的鲜花等各种头花,还制作出了绢花、罗花、绫花、缎花、绸花、珠花头花。宋朝时期是提倡男人头戴鲜花的时代。原因是据说一个人由于戴了头花,一是荣宗耀祖,二是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吉利。在宋朝,男人戴花还被提升到国家的礼仪制度上,即你是什么身份级别的官就该戴什么样的花。皇帝在向朝廷百官御赐簪花时,其中用丝绸制作的红、银红和金黄三种颜色的罗花被誉为是最高贵的,当时只有宰相级别的官员才可以获得并戴在帽子上;颜色比较繁杂的与小桃红花很像的栾枝被排在第二,是赐给卿监以上宰相以下的官员。绢花排为第三,主要是红和银红两种颜色,主要赐给将校级别之下的官员。而那个创造瘦金体墨迹的宋徽宗,更是得意忘形,每次乘车出游时都要裹小帽,簪花。在他当皇帝时期,就连犯人出狱的时候,狱卒都要给他们头上插朵花才可以离开。可见戴花的风气已经漫延到了何等程度。那时候,在一些文人中也颇兴戴花,他们认为头上戴花不仅是一个人地位的象征,还是一个人人品的标志。凡不爱戴鲜花的男人,会被人说成是只长身躯,头脑简单,毫无智慧、不会思考应变和没有情趣的莽夫。处在这样的氛围中,戴花的热度可想而知。一些贫困的乡人,便选择了采摘乡间的野花插在头上。真是上有上的享乐,下有下的顺戴方便。宋朝关于名人戴花的故事,随便拾拾可得一大篓。传说故事《四相簪花》就是当时才子们戴花的典例。说的是当年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在扬州的时候,他的官署后花园里有一株芍药长得十分茂盛,分开的四杈上各开了一朵颜色十分艳丽的红花。古时候,扬州的芍药非常出名,可以与洛阳牡丹并称于天下。说来也奇怪,这四朵花的花瓣长得形似身穿红色官袍,中间的一圈金色的黄蕊,就像宋朝大官佩在腰间的腰带。因此,有人便称这棵芍药为“金带围”。有人热传扬州要出宰相了。出于希冀,韩琦就请了好友王珪、王安石两人来赏花,恰巧当时有路过扬州的朝官陈升也来拜访,他就邀此三人共赏四朵开得神奇的芍药花。次日,韩琦在花前设宴。园中四人对坐。阳光下的四朵芍药花开得蓬蓬勃勃。四人便在畅谈中饮酒作诗。其时,韩琦令人摘下四朵“金带围”,又令人给席上四人簪戴上花朵。其乐融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此后的三十年间,韩琦、王珪、王安石、陈升四人,竟先后做了宋朝的宰相。于是“四相簪花”的故事就不胫而走。“金带围”芍药也成了杨州珍贵的花。相传一些进京赶考的年轻人,都要去扬州簪戴芍药花,碰碰运气。戴花的风气越传越烈。宋朝大文豪苏轼(苏东坡),是北宋中期诗文运动的领袖。他也爱戴花。相传他在杭州任职时,恰逢举办赏花宴。当时他与一批官员到了吉祥寺观赏盛开的牡丹。诗兴大发的苏轼居然带头将漂亮的大朵牡丹花插在头上,还号召道路两边围观的人们一起往头上插花。在他的带领下,一群“老夫”不顾年岁,全部头插鲜花,形成了一支“花队”。这种成群结队的簪花活动实属少见。引得百姓看了哈哈大笑。苏轼为此写下一首《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中的两个“羞”字将诗人簪花的心情和乐趣写到了极致。苏轼的这首诗写得十分巧妙,他没有写带花人的羞涩,反而写“花”在羞,此花没有带在年轻人头上,反而带到了老人头上,用这种诗意写法,将一队老人簪花的队伍写得富有趣味,妙趣横生。这就是苏轼具有的豁达胸襟。后来,他的弟子黄庭坚看到了这首诗,也忍不住写出美句调侃他:“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即是“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的意思。到了南宋时,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在庆贺八十华诞举行盛大御宴,“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诗人杨万里在诗《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里写到当时的宫中簪花盛景:“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所以在宋朝,几乎是举国头上都有戴花的习惯。据说在老百姓中,古代许多地方戴花也是有讲究的。一是头上戴的花不拘大小,只要好看就戴,四季野花处处有,戴在头上亦是美。但民间有习俗认为:白色的花只有在参加亲人或亲属葬礼时才能戴在头上,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旧时葬礼的时候,死者的家人还要穿麻衣,带白色的头巾和帽子,头上戴朵小白花,就是披麻戴孝的陪花,白色的花叫做祭花,所以平时生活中,没有人随便在头上戴白花,因为这是不吉利的。二是不能在头上戴绿色的花朵。据说绿色花是戴绿帽子的意思。绿帽子就是说家庭夫妻中,有妻子和人家的男人搞不正当关系出轨而得的“花名”。所以不兴把这二种花戴在头上的。头上戴的花要以红色和金红色为主……然簪花再美,也挡不住风雨袭来。诗人杨万里写的《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花淹没的大宋王朝,最终的结局就是被灭亡。  

到了元朝,时兴马背上行走的蒙古人不兴头上戴花的习惯,所以男子也逐渐不再头戴鲜花。即使戴,也是像小孩子们在玩游戏一样,只是一种自得其乐的兴趣而已。到了明代,在朱元璋“衣冠如唐制”诏令下,唐宋男子簪花习俗又被逐渐的承袭下来,但己没有宋代“簪花满御街”那样壮观了。据说朱元璋在服饰、婚丧、礼仪等日常生活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明代簪花的习俗主要体现在立春、科举及第、皇家得子、婚礼、出征、生活休闲等社会活动中。到了明末时期,男子开始不再簪花,簪花成为被人笑话的笑料。据说这是朱元璋是借鉴了宋代灭亡的教训而为,不予推行。到了清朝,男子簪花只剩下科举考中进士的人,通过进行象征性的簪花礼头戴红花荣耀祖宗。簪花虽说有保留,但只有极少数男子才会被簪花。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凡写到头上戴花者,大多数是属于女人的专利了。比如在曹雪芹写的清朝年间的《红楼梦》中,就写到簪花的女人。睢!《红楼梦》里的女子簪花,一般都是以新鲜的花卉为主,在花开淡季时,有时也会用丝绸簪一朵手工制作的花插在头上。例如薛姨妈送给贾府三春、黛玉和王熙凤宫里的假花。还有,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李纨见贾母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急忙把才撷了菊花送去。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在鬓上。这时,当贾母回头看见了刘姥姥时,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在刘姥姥的头上。刘姥姥见众人笑了,就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的脸上呢,把你打扮得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呢。”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头上的花儿是凤姐帮她戴的,凤姐本意是要戏弄她并讨贾母欢心,然刘姥姥知道凤姐的用意,被插满了头花也没什么,坦然自若,大家笑过了也就算了。刘姥姥被人捉弄不生气,说明她的性格好,随便怎么折腾都行。  

百灵鸟头饰图片卡通,百灵鸟头饰图片(1)

百灵鸟头饰图片卡通,百灵鸟头饰图片(2)

百灵鸟头饰图片卡通,百灵鸟头饰图片(3)

百灵鸟头饰图片卡通,百灵鸟头饰图片(4)

百灵鸟头饰图片卡通,百灵鸟头饰图片(5)

百灵鸟头饰图片卡通,百灵鸟头饰图片(6)

随着时代的变革,男子头上戴花的风俗消退了。但不等于男人不爱戴花,而是在历史渐进中变换了一种形式。在我国,戴大红花代表着喜庆,寓意深深,是属于无尚光荣的标志。如今,凡社会上被评选出的公认的各级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先进标兵、光荣参军和退伍人员、优秀学生、优秀志愿者等,在高级别获奖会议上,各级领导都会给先进人物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士戴上大红花,只不过这些花不是戴在头上,而是戴在胸口上了。当然还有包括新郎新娘结婚的大喜日子也要戴上大红花。因为结婚是男人和女人爱情的结合。虽说现代人结婚都吸纳了西方的礼仪,女子身披白色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捧鲜花,表示非常圣洁美丽。但男人结婚带红花的这个中式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男人胸前的大红花也有像并蒂莲盛开和像征生活和睦美满、恩恩爱爱的意思。这对于男人来讲是很重要的。虽是场合不同,方式不同,但她的含义已升华到了一种人生的高度,这种红花是千金也买不到的。古代人戴花的故事虽是一段历史的记录,但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古代人崇尚的头饰文化,是追求生活的一种特定心境和荣耀寄情的一种标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历史诞生了许多地域文化。要想真正了解缤纷绚丽的头饰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和阅读交朋友,走进图书馆,将自己置身其中,在阅读中了解历史,在了解历史中阅读。这样就不会因听到或看到男人头上戴了花而感到大惊小怪……爱花是人的天性,可以说是包括了男男女女;大人和小孩。过去的早已成为了历史,也成为了饭后茶余的一份追记。今天的当下,我们要适应新时代的快节奏生活,男女之间的兴趣爱好可以多样化,或者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共享。如果你喜欢花,可以走进大自然,享受有美丽花卉的风景;可以在家里的阳台或小院子里种上喜欢的花,既美化庭院,又可以尽兴地赏花闻香。当然也可以像小孩一样手握野花嬉闹一下,或者在大人小孩头上插一朵红花玩玩,诵一首花诗,唱一首“戴花要戴大红花”的歌,也是乐在其中的事。在合理的允许的范围中,在和谐的生活中为自己的生活装点色彩,欣赏美丽的花,也是一件浪漫的美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