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民居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2 01:21:02

南方天井民居(以徽州民居为主)

“天井”其实也是院落,只是较小。中国南方炎热多雨且潮湿,人稠山多地窄,故重视防晒通风,民居布局密集而多楼房。天井民居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正房即堂屋前向天井,完全开敞,狭高的天井起着拔风的作用。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围外起马义山墙,可防大势蔓越,墙头商出屋顶,作阶梯状,砖墙抹灰,以青瓦墙馆,黛瓦明阁而素藏,是南方建筑一大造型特色。天井民居以中国东南部皖南赣北阳徽州地区

最为典型。

董州民居的特色:

(1)村落选址极其重要。一定要符合天时、利、人备的条件,到“天人合一”的地 界。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人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向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2)平面市局及空间处理。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山屋宇相连平沿轴向对有置。民居多为楼房,且水归堂天井为单元组成活动中心。天井少则23个.则十几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儿代同堂的习俗。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内部穿斗式木构架以高墙,正多用水平形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方正的外形,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

西南少数民族盛行的干阑住屋民居

新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民居(33)

新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民居(34)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傣家竹楼由十根柱子支撑,铺以楼板竹篾,用编织的草排盖顶,带有栏杆、走廊,美观数。永宁纳西族的楼房为木质结构,中央住人,也是经堂、休息的处所。德昂旋脚竹楼分前厅后厅,以竹篱笆隔开,男人住前厅,女人住后厅,前后厅各有火塘。景颇族竹以长脊短檐式屋顶为特色。壮族的“麻栏”则比较接近木构建筑。

广西三江的侗寨也有楼房,全部木结构,有外廊式小楼,也有连幢的大楼,可供若干人共同居住,唯有瑶族的竹楼,楼下住人,楼上储粮食杂物,畜厩不在楼内,而在楼后。白族的楼房,以坐西朝东为正向三间为普遍,布局平均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有院落。人居室和厨房、畜圈分开,人亦住楼下,中间一间为堂屋,接待客人。布朗族的竹楼十分简单。用竹片编成,茅草盖顶。楼上,中央设火塘,火塘边吃饭、待客,四周安置床位。

(1)侗族鼓楼,每逢节日,何寨男女老幼便欢聚在鼓楼前“踩歌堂”或看侗戏。夏天,人们到鼓楼聊天乘凉;冬天,大家围坐在火炉边讲故事。鼓楼至今仍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

侗族民间有“"建塞先楼”之说。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有一面牛皮长鼓,平时村塞里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匪盗,也击鼓呼救。一寨击鼓,别寨应声,照此击鼓。就这样,一寨传一寨,消息很快就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闻声面来。因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侗寨鼓楼,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 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埚,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翅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新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民居(35)

新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民居(36)

上一页56789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