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图片,一个人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照片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8-27 03:33:26

我这次有病,每天都要在急诊科挂号一次,根据病情调整治病方案,一个月先后在两所天津三甲医院急诊科输液14次和6次。

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图片,一个人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照片(1)

输液的患者可以躺着输液,也可以坐着输液。我浑身无力,且难受至极,坐不住,每天都躺在床上输液,从晚七点到半夜两三点钟结束。

急诊输液室各种情况五花八门,简直就是社会典型的一角。每天这里输液的人很多,几乎座无虚席,后半夜人渐少。

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图片,一个人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照片(2)

过去我只是在电视上看急诊科紧张的故事,这次真实的目睹了现实情况。

在这宽大的输液室里,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对需要输液的患者姓名,年龄,药液,是否需皮试,都认真的核对。

“护士,换液,封管,拔针……”。患者或家属的招呼声此起彼伏,护士们应答不暇:“好的,稍等,马上来。”只见护士马上端着输液盘儿,一路小跑着到患者跟前,极其细心又耐心,一点不耽搁。我看在眼里,觉得护士们每天太辛苦了。

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图片,一个人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照片(3)

这些白衣天使们日夜忙碌,很辛苦,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第一天给我输液的小护士,就扎了两次没成,她说,您的血管太脆了,我没有反驳,心里想,你的基本业务太需要提高了。

我又想,年轻人刚参加工作,要有个熟练的过程吧,我谅解了小姑娘。但我的付出是有代价的,约四厘米的大片黑红淤血,20天后才散尽吸收。

一个有经验的护士告诉我一个方法:用鲜土豆片敷在上面,淤血吸收的会快一点,最后几天我这样做了,还真有效果,不知道什么原理。

我的马拉松病程整整一个月,战线拉了这么长,看到了输液室无奇不有的小故事,讲给您听听,不知您有什么看法?

1.“一箭双雕”:

60多岁的老两口从我床边经过。我抬头看去,输液杆两侧分别挂着药液,老两口同时在输液。我想,老两口行动一致,同进同出,真是夫妻共命运啊!先生还风趣地自嘲,对着大伙新奇的目光说,这叫“一箭双雕”。您听,这就是哏都人的说话方式。

2.“威胁老爸”:

离我不远的病床上,躺着一位起码80多岁的不能自理的老大爷。一直女儿一人陪伴,老人一会儿拉了,一会儿尿了,一会儿又把输液针弄掉了,老人有些神志不清。

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图片,一个人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照片(4)

女儿从白天到夜里一直没有停歇,站在床边伺候着,手不停,嘴也不停:“怎么刚换了又弄脏了?输液针拔掉了,又要重扎,疼不疼?”“再这样就只能把你送养老院吧!”老人喃喃地嘟囔着“我不去养老院。我听话。”护理这样的老人是很辛苦的,我很理解女儿,但这刀子嘴豆腐心的说话方式,也应改变一下才好。

3.三轮电动车急诊室畅通无阻

一位近70岁的大爷熟练地骑着三轮电动车出入急诊各需要办手续的地方。挂号、取药、等护士站配药等,都是坐在车上,慢慢穿行在人群中。说话还带有天津人特有的幽默,乐观开朗地跟大家简单交谈着。

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图片,一个人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照片(5)

我想这大爷与急诊科有什么关系,对他如此宽容?原来大爷腿有重伤,离了车走不了路。他特立独行,不想给家人添麻烦,每天晚上来输液,输液杆插在车把后面,输上液后他就去个清净人少的地方,液没了,又来护士站换液或拔针。这位老人坚强的毅力,让我十分佩服。

4.老人中暑不可小觑

那天中午,救护车送来一位77岁有老年基础病和严重脑萎缩的痴呆老人。医生们急救不怠慢。

原来这位老人有三高基础病,家人在卧室不敢开空调,怕他受风。他偏偏反应慢,冷暖不会说,家里发现他没有精神,脸很红,量体温39.6度,吃退烧药也无效,赶紧打120,把他送到医院。

医生说,老人是因天太热中暑了,但不可小觑,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并举,老人急救后输了两天液,安全无事回家了,因此花了几千元。

老年人怕吹空调不假,但今年气温普遍比往年高,一定要注意室内降温。不然中暑了,甚至热射病,就更危险了。北京四十多岁的一个导游,就是中暑去世的,太可惜了,老年人体质差,更要注意,千万别中暑。

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图片,一个人晚上在医院输液的真实照片(6)

沒经当事人同意,所以没有冒昧拍照,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