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掉粘人的性格,如何改掉自己黏人的性格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06 22:00:35

01

今天在妈妈群里,有一位妈妈非常无奈地“控诉”,家里有一个“黏人精”:

“我家宁宁真的是个‘黏人精’,我做什么她都必须跟着,一眼看不到我,就哇哇大哭,我真的是要被她搞疯掉了。”

这样的控诉,立刻引起群里很多妈妈的共鸣,带娃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上厕所的时候,他趴在门上,不停地拍门催促、哭喊;

带他出去玩,他从不理别的小朋友,就在妈妈跟前待着;

他身上就像装上了小雷达,你前脚偷偷地离开一秒钟,后脚娃就开始大哭“妈妈,妈妈”

......

每天被娃黏得精疲力尽,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一听到“妈妈”两个字就感到头皮发麻。

于是安慰自己,等他长大就好了。可是随着他长大,却根本就没有改善,老母亲的心中不禁在绝望地呐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怎么改掉粘人的性格,如何改掉自己黏人的性格(1)

02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变成“黏人精”呢?

1、对看护人的依赖。

其实宝宝黏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这是对看护人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精神学临床教授阿兰•斯格尔解释说:“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从宝宝出生后,就长期处在妈妈的照料下,必然会形成对第一看护人产生极强的的信赖感和依恋。

怎么改掉粘人的性格,如何改掉自己黏人的性格(2)

2、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

孩子心中没有安全感,譬如妈妈经常不在家,照顾自己的人不固定。或者父母上班离开家的时候,骗孩子只是出门买东西,马上就回来,结果一去不复返。

这些行为都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造成内心惶恐,害怕,没有安全感。

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成年后也容易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不容易相信别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感情不自信等等。

3、缺乏社交

我们会发现,在外面相对比较粘人,不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的孩子,父母在社交上也相对比较被动,不太善于交际。甚至有的父母比较宅,很少外出,导致孩子接触的人少,一旦外出就很害怕,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只能黏在父母的跟前。

03

孩子在6个月到2岁之间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是正常现象,说明孩子的情感在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孩子已经3、4岁了,还是寸步不离的“黏人精”,家长就一定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干预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让家人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

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减少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鼓励孩子多和父亲接触。而且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性格上会更勇敢,乐观,积极向上。

怎么改掉粘人的性格,如何改掉自己黏人的性格(3)

2、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多拥抱孩子,多对孩子表达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包围的。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他们会觉得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用感到害怕,都有家人的支持和包容。

怎么改掉粘人的性格,如何改掉自己黏人的性格(4)

3、多带孩子外出

多带孩子到外面玩,鼓励孩子主动结识小朋友,增加孩子的社交,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的开朗,自信。

4、不欺骗孩子

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向孩子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离开。

譬如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是去上班,上班是为了努力工作赚钱养家,而不要哄骗孩子,导致孩子失望,这样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反而会更加的焦虑。

5不要因为黏人责骂孩子

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父母,当孩子黏人的时候,就会感到烦躁,觉得孩子没事找事儿,不独立,就会责骂孩子。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更加的没有安全感,胆小害怕,在父母离开的时候更加的焦虑,影响孩子的心理的健康。

怎么改掉粘人的性格,如何改掉自己黏人的性格(5)

孩子爱黏人,并不是故意和家长作对,只是孩子的情感需要,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孩子,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分离焦虑的困惑。只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孩子才会拥有独立的力量,独自去面对未来的成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