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圈徽图样及寓意,护士品管圈是什么意思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13 07:14:58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近日,由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医院协会、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多维工具)大赛暨第三届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召开。

2013年,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学系创始系主任刘庭芳,带领全国数百家医院共同创建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原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并联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举办首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从此,品管圈这一现代化管理工具慢慢走进医院管理者的视野,不断推动医院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

时至今日,我国已初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国家,全国8000余家大中型医院,通过10万个品管圈圈组开展了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近100万名医务工作者应用品管圈等多维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产出国家专利近千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文章80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多维管理工具运用已经实现我国大陆地区全覆盖。那么,品管圈在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刘庭芳教授。

医疗质量与安全深入人心

《中国卫生》:品管圈在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庭芳:

品管圈最早出自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了PDCA循环,后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采纳、宣传,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1962年,日本东京大学石川馨教授运用PDCA循环的理论发明了品管圈。目前,品管圈已成为我国医院最常用的管理工具之一,质量环(PDCA循环)、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EMA)、根本原因分析(RCA)……每一项质量管理工具的发展与推广,都为医院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

我国品管圈工具应用经历了几个阶段。2005—2013年是萌芽期。2005年,以群众性质量改进为抓手的医疗机构品管圈活动在海南省开始了试点研究,经过8年探索,于2013年11月15日发起成立了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在全国大中型医院推行品管圈管理模式。同年,联盟还举办了首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当时全国的医院,无论是院长还是医务人员,对品管圈都知之甚少,第一次大赛只有不到500名医务人员参加,总的项目不到100个,这也是全国医院品管圈的1.0阶段。

全国医院品管圈的2.0阶段,是从2013年的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升级到2016年的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是由引进、模仿到自我创新的阶段。2014年,联盟在深圳市中医院开展了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的研发。与此前的问题解决型品管圈相比,课题研究型的品管圈是跨科室、跨部门、跨医院、跨地区的,它能够解决一些战略性、系统性的大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开展品管圈管理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2016年,我国研发了国际第一套医院课题研究型品管圈评价标准,并获得相关国际专业权威机构的认可。

3.0阶段,是品管圈从内涵到外延、由国内到国外迅速拓展的阶段。随着联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正式更名为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从“品管圈”到“品质管理”,昭示着联盟从单一的品管圈转向多维品质管理工具综合推进的新阶段,品质管理联盟下设追踪评价专业学组、根本原因分析专业学组、六西格玛专业学组、循证医学专业学组、失效模式分析、DRG专业学组、6S专业学组、平衡计分卡专业学组等8个质量管理工具专业学组。“联合作战”的方式也解决了单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足。

与此同时,我国的品管圈也在这一时期走向国际。2016年,受国际医疗品质联盟(ISQua)邀请,我率队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三届全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高峰论坛。同年4月,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在海南博鳌与ISQua联合举办了首届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高峰论坛和品管圈大赛,我国参赛的28个圈组分获金、银、铜奖。同年9月,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联合亚洲质量功能展开协会共同举办亚洲地区质量峰会和品管圈大赛,参赛的38个中国代表队全部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为全球医院管理工具的合成化应用开了先河。2019年,ISQua在南非首都开普敦举办国际医疗质量改进大赛,由我担任大赛主席并兼任首席评委,代表中国参赛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夺得唯一的一等奖。本次大赛首次以统一的标准,对世界各地的医疗品质提升项目进行评价,旨在通过竞赛为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医疗质量交流平台。这也意味着,中国医院品质大赛标准已为国际同行所认可,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娴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

《中国卫生》:在日常工作中,品管圈是如何改善医疗质量,并在不断运用中提升患者满意度的?

刘庭芳:

医院管理有复杂的条块和流程,但质量永远是核心。在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经验主义方法虽然也能让质量得到改善,但易掺杂个人因素,难以构建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可能导致问题反复性大。

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上,品管圈拥有突出的优势。品管圈是基于PDCA理论指导的一种管理方法,石川馨教授又把PDCA循环理论细分为四个阶段、十个步骤、六大手法,并形成一整套闭环科学管理的流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自主运用这一套管理工具,对管理问题、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服务问题、流程问题、成本问题等进行现状分析和评测。

假设某项医疗工作的最高分值是100分,通过相关工具的测量,我们能够准确知道现状的分值,然后根据公式,用目标值减掉现况值,就会得出改善空间。如何改善呢?与过去更多靠自上而下的动员和命令不同,品管圈会对存在的问题和其背后的原因,用科学的工具进行评估和测量,真正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用一整套规范化、闭环的手法,把导致问题的原因解决。它能真正从根本上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干预,而不只是针对问题的表象。这样一来,也方便用数据说明改善问题的功能和效果。

值得强调的是,品管圈应用要想真正落地见效,重点是对医务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要把理论转化成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一线工作者熟练操作的工具,这样才能落到实处。

医院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中国卫生》:品管圈的运用及品管圈大赛的举办,对我国甚至是国外的医疗机构带来哪些影响?

刘庭芳:

国家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了追踪评价工具和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意义,并将其列入第二周期全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此后,医疗机构应当熟练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也被写入《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之中。

通过十年努力,全国多家医院通过运用品管圈等工具,发动基层一线员工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到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中,目前该工具已应用于患者安全保障、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通过发现漏洞、设置屏障,让管理人员从根源上了解医疗差错发生的原因,在潜在的失误阶段就把问题管控住、解决好,不让它继续向下延伸。

品管圈大赛每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十届。我们对所有参赛项目进行了大数据测算,参赛项目的提升值是在25%到30%之间。如果没有品管圈工具,单靠过去行政化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很难达到如此好的提升效果。国际医疗质量协会的CEO——Peter Irwin Lachman说,中国医院品管圈开展的成果是对全世界医院质量改进的巨大贡献,值得中低收入国家学习。

未来,我们要在品管圈及多维工具应用上做到更广泛的普及,推向更多边远地区,覆盖更多基层医院。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把研究工作提到更高的高度。此外,我们还将组成专家团,将中国式医院品管圈的标准和经验输向国外,帮助周边及“一带一路”国家改善医疗质量。

文:本刊记者 孙梦,通讯员 盛科美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1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