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平面图,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手法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1 04:57:27

© jaime.silva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平面图,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手法(17)

© Andrew Nash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平面图,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手法(18)

© juan carlos peaguda


1991年,巴斯克政府多番邀请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在毕尔巴鄂设立分馆美术馆。尽管当时古根海姆同意与巴斯克政府合作的条件相当苛刻(包括 2.3亿美元的启动资金,美术馆的定位及运营等),但巴斯克政府还是坚定地推行了既定的复兴战略,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视为重振整座城市的新生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古根海姆基金会选择了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作为美术馆的建筑师,彼时其纽约总部的新任馆长托马斯·克伦斯(Thomas Krens)想要在欧洲建立这样的一家新分馆——既拥有巨大的体量足以容纳新的收藏,又拥有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设计的总部那样非凡的建筑设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克伦斯鼓励并支持弗兰克·盖里进行大胆而新颖地创作。而那时盖里刚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界公认的最高奖)不久(1989年获得)。一如该奖项的评语——弗兰克·盖里充满了实验性精神,他像毕加索一样备受争议,他的建筑是空间和材料的并置拼贴……
盖里充满“冒险”式的探索精神和其建筑的“争议性”无疑十分地契合毕尔巴鄂的复兴战略。“ 分歧出大牛”,而争议能够带来生命力十足的话题性。古根海姆美术馆的馆长托马斯·克伦斯显然深谙此道。在项目开幕的前三年,项目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几乎很少有人认为这个项目会成功,但克伦斯选择了坚持。
1997年这座采用钛合金板覆盖的充满曲线的建筑一经面世,即大获成功,在建筑界和公共评论当中好评如潮。首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将其描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the greatest building of our time),纽约时报称赞它为“商业辉煌” 。独立报称美术馆为“惊人的建筑壮举”。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平面图,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手法(19)

© highthorn(Nicky)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平面图,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手法(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