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变化史,中国服饰演变图片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5-18 18:18:01

作者爱人和女儿在北京北海公园(爱人穿牛仔衣紧身裤)

三十年多年来,牛仔服装的盛行之势长盛不衰,只不过穿牛仔上衣的人少了,大都是春秋冬穿牛仔长裤。

中国服饰变化史,中国服饰演变图片(21)

改革开放前后比较与感悟

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老百姓处在贫穷的社会生活境遇之中。许多家庭,一年到头也添置不了一件新衣服,多子女家庭,老大的衣服老二、老三接着穿。缝补衣服之类的针线活,是家庭主妇的本职“拿手活”,晚上丈夫孩子睡了,主妇就在昏黄微弱的灯光下,穿针引线缝补衣裳。

家里经济条件差的人,冬天下面穿着单裤,上面光着身子穿着“空筒棉袄”也不奇怪,贴身的内衣能节约就留着不穿。家里经济条件过得去的,往往有厚绒衣绒裤,俗称卫生衣卫生裤。毛线衣虽然美观,却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那年头,单位上的工会,一年中会两次给有特殊困难的职工评议发放“困难补助”,其补助金额通常为10元至20元,最高30元。要想获得这点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申请者得向所在工会小组写出书面报告,经初步审查后筛选确定补助对象,再由补助对象在基层单位群众会上诉说自己的困难,最后由与会者表决是否通过,并确定补助金额。

申请困难补助的职工,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裤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爱人患病出不了工,分不到口粮,饲养的猪死了,房子被大风掀了屋顶……确实都是特殊困难、突发性困难。而大家同意给予补助后,往往还送上一句结尾语:希望该同志今后多加节俭,不要一有困难就想着向组织上伸手。

中国服饰变化史,中国服饰演变图片(22)

城市街道居民的困难补助,称为“吃救济”,得申请、调查、核实、批准、张榜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直至通过。补助金额在8--15元区间。无论是单位还是街道,“多年未添置衣服”是得到补助的一个硬性指标

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因家中孩子多,加之另一半没工作,家庭经济窘困,节衣缩食也无济于事,就苦苦请求调往工厂企业工作。因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家属医疗费完全自理,而工厂企业单位的家属,医疗费能够报销百分之五十。这可是一项不容小觑的大福利!

几十年后,经常听到的是工厂企业退休人员对退休金“双轨制”的不满,有些人悔之当初怎么一头撞入工厂企业。几十年的世态变化,谁能具有那样的“前瞻性”呢。

大的社会环境之下,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树立“以艰苦朴素为荣,以贪图享乐为耻”的革命时代风尚。影片革命现代京剧《海港》中的青年工人韩小强,受阶级敌人钱守为的影响,不安心码头工作,讲究吃穿,滋生了“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思想”,码头支部*方海珍语重心长地对其告诫:“小强啊,太平洋上不太平,上海港也不是避风港……”这句台词,巧妙地运用了修辞的“化用”手法,使我记忆至今。

中国服饰变化史,中国服饰演变图片(23)

那时,哪怕是天性爱打扮的女青年,都把“不爱红装爱武装”当成警句,穿着颜色单调的灰蓝黄色的宽大服装,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家庭成分出身不好的,还要与“反动思想”决裂),坚决粉碎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新中国第二代、第三代身上的梦想。

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嬗变,人们的穿着打扮再也不会被烖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罪名。男女老少不光讲究穿好穿暖,还追求穿出个性的美

中国服饰变化史,中国服饰演变图片(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