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曾患有重度抑郁症。所幸经过专业的治疗,我已痊愈。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患病、治病的经历和体会,谈谈如何防止抑郁自*,希望对需要的人们有所助益。
抑郁症最大的伤害,是让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抑郁症对人最大的伤害,不是情绪不好,而是动力的缺失、能力的下降,以及价值感的丧失。而这会导致一个最严重的后果——自*。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但这会构成新的心理障碍。自*是另一种防御方式,或许可以称之为终极防御。这种防御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彻底,只不过,它带来的是毁灭。据一项统计,在我国自*和自*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我接触了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自*尝试。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想自*?
我个人的体会是,首先,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会让患者的躯体经受着痛苦折磨,如头痛、胸闷、胃痛、肩颈痛等。当病程发展,患者又会合并程度不同的行动障碍,如手抖、走路不稳、易惊跳等。再往后,会发展到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还会怕风、怕水、怕声音……总之,是全身心的痛苦,称之为度日如年,绝不夸张。其次,是快感阻断,这是专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点。当抑郁症发展到重度阶段,属于人的所有快乐、各种*统统消失了。第三,与快感缺失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绝望。患者自我评价无限降低,自责、自罪,觉得未来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躯体疼痛、快感缺失、悲观绝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情感的丧失。当病程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会变得麻木、呆滞,不但丧失了快乐、希望,最后还丧失了爱的能力、审美的能力。
抑郁自*往往发生在从轻度转向中度,以及从重度减少为好转的阶段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死亡并非不可避免。而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是一个严峻的课题。血的事实告诉我们,抑郁症必须治疗。一旦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不要犹豫,立刻去看精神专科医生。
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最关键的是判断患者何时最有可能自*。自*分三个步骤:自*意念、自*企图、自*实施。几乎每个抑郁症患者都会有意念和企图,但要走到实施这一步,还需要客观条件。抑郁症患者自*,往往发生在从轻度向中度恶化,以及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阶段。干预自*,就要学会识别患者从轻度转向中度尤其是从重度减为中度的关口。在这两个时段,要看好患者,最好寸步不离。看护者要以陪伴为主,而不是喋喋不休地去说教,讲大道理。要让患者知道,他需要时,有人在;不需要时,就能安静呆着。
另外,就是尽量给患者安排一个阳光充足、色彩鲜明的居室。因为抑郁症病重时,患者的视觉会发生变化,看任何东西都是灰色的,而让患者的房间光亮鲜明,有助于情绪改善。
抵抗自*冲动,一定要让自己不具备自*的条件
要真正摆脱抑郁症,不仅要靠“他渡”——医生的治疗、亲友的帮助,“自渡”——自我拯救也是至关重要的。
自*往往发生在一念之间,很多时候仅靠意志难以抵抗自*的冲动,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自身而言,一定要有意识地让自己不具备自*的条件。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象自*是非常悲哀和恐怖的事情,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完全是另一种感觉。我就体验过这种感觉:晚上,结束一天的煎熬后,随着思绪翻飞,开始想象着自*,甚至有一种放松的、温馨的解脱感。可怕就可怕在这里。但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理智告诉我,不能自*。那时,我能够做到的,就是用理智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具备自*的条件。比如,等电梯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让自己离开窗口,以防某个时刻突然冲动一跃而下。
只有保住命,才谈得上治疗。我在开始治疗的那半年时间里,尽管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我还是坚持做几件事:一,不自*;二,按医嘱吃药;三,努力多吃饭,增强抵抗力;四,如果体力允许,就坚持户外散步,哪怕多走一步也行。
另外,体育锻炼对于缓解轻度抑郁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跑步,因为跑步的时候,人的大脑是专注的。抑郁症患者一个表现,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跑步的时候,专注的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而且,跑步本身可以产生一种叫做吗啡肽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调节大脑,让你兴奋起来。
治疗抑郁症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写作。就我的体会而言,写作是心灵秩序重建、把思维片段逻辑化的过程,也是心理自助的手段。从心理建设的角度看,写作无异于清理自我,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和心理医生的功能很接近。
最后,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否则,结局很可能是悲剧性的。信心从哪里来?是从对科学的信仰中来,从对心灵的重建中来,从帮助他人的价值实现中来。有了信心,并不意味着你能够立刻治愈,但至少可以让你在这个艰难的旅程中,不那么痛苦。 (作者系财新传媒编委、《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