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堂,雷姓与什么姓不通婚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2 21:24:08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郡置县,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以姑臧为治所。

公元194年,东汉献帝时,武威郡隶属于雍州。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重置凉州,辖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

冯翊堂,雷姓与什么姓不通婚(1)

公元386年,吕光建国,定都姑臧,史称后凉。

公元581年,隋文帝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

公元627年,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武威郡属凉州。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沿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也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融汇传播之地。武威区位优势明显,先后孕育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武威石氏:石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称石氏正宗。其二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儿子,他的后代都以先祖之字为姓氏,称石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是为商丘石氏。其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是郑穆公姬子兰之子,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是为大河石氏。

其四源于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在今甘肃天水故秦城。孔子弟子石子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在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在石作蜀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贤祖姓氏省文简化为单姓石氏,是为三陇石氏。其五源于羯族、鲜卑族、满族、突厥族、蒙古族、回族、黎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石姓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等省。石氏的主要郡望有武威郡、渤海郡、平原郡、上党郡、河南郡。石氏的主要堂号有河南堂、渤海堂、平原堂、武威堂、上党堂、徂徕堂、六顺堂等。其中石氏武威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雷姓与什么姓不通婚(2)

武威廖氏: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周文王之子伯廖于古廖国之地,在今河南唐河南的湖阳镇,建立廖国。春秋初灭于楚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在召伯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廖氏,成为廖氏的一个来源。其二源于己姓,出自远古颛顼帝后裔廖叔安的封地廖国,西周初为周吞并,其后裔子孙以国名为氏。其三出自远古颛顼帝后裔皋陶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皋陶后裔被封在蓼,蓼国古城在今河南固始东北蓼城冈,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灭。古代蓼、鄝、廖通用,蓼国之后有廖氏。其四出自苗族、壮族、毛南族、高山族、瑶族、回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廖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其次分布于广西、福建、河南等省,其中广东为廖姓第一大省。

廖氏的主要郡望有武威郡、汝南郡、巨鹿郡。廖氏的主要堂号有武威堂、世彩堂、汝南堂、果烈堂、中乡堂、紫桂堂、万石堂、清武堂、忠爱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其中廖氏武威堂是廖氏最大的郡望,有天下廖氏出凉州之美誉,同时廖氏武威堂也是流传最广、人口最多的廖氏堂号。

冯翊堂,雷姓与什么姓不通婚(3)

武威段氏:段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共叔段,为郑武公之弟,郑武公姬掘突克段于京,共叔段后裔四散。郑厉公时将出奔在卫国的共叔段的孙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其二来自段部鲜卑,属于以部族名为氏。鲜卑段部与慕容部、宇文部并列为东部鲜卑三部,因其族属为鲜卑,史书称其为鲜卑部落。其三源于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苗族等汉化改姓。

当今段姓主要分布于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段氏的主要郡望为京兆郡、武威郡、扶风郡、天水郡。段氏的主要堂号有君轼堂、武威堂、京兆堂、锦绸堂、余庆堂、多寿堂、集凤堂等。武威郡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冯翊堂,雷姓与什么姓不通婚(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