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上机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7 03:25:04

系统分析的主要工作是从现行系统出发,定义出可行的新系统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系统分析的目的、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以及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等。

第一节 系统分析的目的

在50年代末,计算机就开始应用于企业的信息处理。随着微型计算机的产生,企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人为计算机热的过程,给不少企业造成了设备的浪费和经济损失,也为后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带来不良的思想障碍,从而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后来,对这些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便产生了系统分析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上机实验报告心得体会(1)

对于企业利用计算机不当造成的浪费、亏损,究其原因,主要有:

1.目标含糊

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要达到目标,没有明确、全面、定量的概念,“一切想当然”。所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切不可盲目赶时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投资,而投资是为了出效益。

2.通讯误解

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和系统研制人员的专业、经历不同,也不可能完全彼此精通对方的业务,如果缺乏交流,便会产生误解,给系统研制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3.步骤混乱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环节前后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浪费。如先买计算机,再考虑如何使用,是造成浪费的根源。

实践证明:为了是管理信息系统能满足实际要求,首先要认真研究用户“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就是系统分析阶段。当用户需要做什么的问题尚未解决,就去讨论系统怎么做,简直是无的放矢!

第二节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上机实验报告心得体会(2)

结构化分析(SA),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采用结构化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分解”和“抽象”两种方式。

“结构化”的含义是指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从事某项工作。“结构化”一词最早出自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系统的开发产生了新的想法。既然一个程序可以用一组标准的方法加以构造,为什么不可以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进行系统设计呢?因此,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模块化思想被引人了系统设计。而要进行结构化系统设计,必须进行结构化系统分析。

目前,结构化分析(SA: Structured Analysis)方法成为企业有关数据处理及应用软件开发的专业方法。

(一)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1.用户参与系统开发。

2.编写资料应考虑用户的专业水平、阅读、使用的目的。

3.使用适当的图表工具,减少与用户交流意见时发生的问题。

4.在系统具体设计前,先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5.采用“自顶向下”方法进行分析、设计,把系统主要功能逐级分解成具体的、比较单纯的功能。

6.采用“自顶向下”方法进行系统测试。

7.在系统验收之前,就让用户看到系统的某些主要输出。使用户及时看到结果,提出意见。

8.对整个系统生存过程中的费用和收益评价。而不是只对开发、运行的费用评价。

(二)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方针

自顶向下,划分模块,逐步求精

(三)结构化系统分析的特点

1.用画图的方法。

2.自顶向下的分解。

3.强调的是逻辑而不是物理。

4.没有重复性。

(四)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步骤

首先,把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抽象成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对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修正、改进,产生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最后以系统说明书结束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

其中:具体模型是表达系统某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逻辑模型是用于表达系统的本质。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上机实验报告心得体会(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