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爱他吉他谱,遇见吉他谱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8 12:11:34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生群体再一次成为公众焦点。历史写作者、作家马伯庸近期推出了一部与医者相关的作品,展现中国近代医疗故事的历史小说《大医》。

作为一名极为高产的创作者,马伯庸创作了包括《两京十五日》《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风起陇西》《七侯笔录》《龙与地下铁》等在内的一众作品。近年来,随着《三国机密》《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等相继被改编后搬上影视屏幕,更让马伯庸成为影视IP市场的“宠儿”。

新作《大医》的创作焦点对准了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而且还围绕着现如今人人皆知的华山医院。这不免让读者生疑,这题材是在追热点、蹭热度吗?这样一部医疗史题材的小说,如何启发我们看待当下疫情处境?历史小说如何处理虚实关系?

你那么爱他吉他谱,遇见吉他谱(1)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文学类十大好书。代表作有《两京十五日》《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草原动物园》《七侯笔录》《龙与地下铁》《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三国配角演义》等。

近期,我们对马伯庸进行了一次专访,其中聊到了《大医》这部最新的作品,也谈及此前的创作过程与经验。

作为医生,所做的事情都是关乎生死的

在疫情暴发初期,刚刚动笔两个月的马伯庸,曾因为担心被误解,一度想要放弃《大医》的写作。但随着写作和调研的深入,时下的疫情现状,反而让马伯庸在历史中寻到了更多共鸣。

在和周围的人分享了一些抗疫老故事后,所有人都深深为这些故事与时下抗疫的相似性感到震撼——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医疗故事,公众了解得实在太少了。当年那些波澜壮阔的事迹,只停留在学术专著和一些回忆录里,乏人问津。

你那么爱他吉他谱,遇见吉他谱(2)

《大医·破晓篇》,作者:马伯庸,版本:博集天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9月

而更坚定了马伯庸完成这部作品的,是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话: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这段话太熟悉了,几乎和医学生们入学时必须要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模一样。他意识到,医生的品德与责任,是所有人类文明的共识。为此,他甚至不禁去想:中国医生在执业之前,是否也应该像背诵希波克拉底誓言一样,面对孙思邈这段大医论述起誓。

《大医》的故事,缘起于2017年。彼时马伯庸辗转受邀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他参观了院史馆。也正是这次参观,让马伯庸看到了“深藏”于这所西式风格二层小楼中的故事。

你那么爱他吉他谱,遇见吉他谱(3)

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及医学堂(《大医》内页插图)

你那么爱他吉他谱,遇见吉他谱(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