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疑难,感觉到棘手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8 02:21:40

感到疑难,感觉到棘手(1)

第七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第一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概述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一)问题的实质

1.问题

问题(传统观点):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认知心理学观点):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问题的基本成份

(1)给定(givens):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2)目标(goals):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3)障碍(obstacles):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及思维活动找到答案,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3.问题的分类

  (1)根据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否明确可分为

  精确问题:问题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清楚明确。

  模糊问题:目标不明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按照解决问题的手段可分为

常规问题:指那些用常规手段便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问题。

非常规问题:是不能按照人们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而必须用新的方法与程序解决问题。

(3)按照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否唯一性分为

  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二)问题解决及特点

1.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特点

(1)问题情境性

(2)目的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

  (三)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你能否发现。

  问题能否发现取决于三个因素:主题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主题的知识经验。

  2.明确问题:就是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要求与条件及其他们之间的联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如学生提出的解题设想、教师教学计划、医生治疗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一定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情绪与动机

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

3.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4.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到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体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5.原型启发

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二、创造和创造力

(一)创造与创造力

1. 创造与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2.创造力的构成

创造力有着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种包含多种智慧品质的综合能力。从横向上看,创造性活动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的共同协调;从纵向上,高度的创造力是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生动想像力和独特思维能力等共同综合发展的结果。

3.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

4.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高创造力的个体多可能表现出以下个性特征:

(1)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

(2)自信心强

(3)独立性强

(4)有较大的主动性

(5)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

(6)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与抱负

(二)创造的心理过程

1.华莱士的创造过程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2.帕尼斯的创造过程

(1)发现事实

(2)发现问题

(3)发现设想

(4)发现结论

(5)接受所发现的解决方案

3.沃尔森的创造过程

(1)界定问题

(2)敞开胸怀以容纳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

(3)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4)付诸行动

(三)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1.认知因素

(1)智商

(2)领域知识

(3)策略性知识

2.人格因素

(1)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

(2)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

(3)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

第二节 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

(一)有意义知觉模式的差异

(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差异

(三)技能执行速度的差异

(四)用于表征问题时间的差异

(五)表征问题浓度的差异

(六)自我监控技能的差异

二、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

(二)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

(三)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四)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五)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六)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

(一)我国学校教育对创造性培养的不足

1.课程设置必修课太多,选修课严重不足,学生缺乏选择权

2.课时安排较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3.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繁、难、偏、旧,学生缺少独立钻研的机会

4.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死板,学生死记硬背现象严重

(二)良好环境的创设

1.改革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方法

2.课程设置上要为学生留下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

3.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托兰斯提出教师应当遵守并用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

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

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

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二)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展开研究

2.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3.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

三、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一)保护学生的创造欲

(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

(三)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

(四)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

四、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一)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训练内容:用途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方法发散。

(二)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法: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三)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指从一定的事物、事理或观点、方法等相反或相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

(四)转换思维法

转换思维法:指通过对某种观念、理论或策略、方法等进行变换,而使问题最终获得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方法。

(五)直觉思维法

1.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

2.进行灵感性思维训练

3.进行整合性思维训练

4.进行猜测性思维训练

感到疑难,感觉到棘手(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