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红军少共师长,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完整版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4-15 12:36:57

首发:5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关山远(新华每日电讯专栏作者)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革命老区为什么穷?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仅仅只是地理因素,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老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比如,青壮年人口的“断代性”牺牲。

且看当年红军长征后的苏区命运,这是一段让今天的中国人脱帽肃立致敬的历史。

重生红军少共师长,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完整版(1)

这是2004年7月24日拍摄的红安县七里坪镇著名的“红军街”——长胜街,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湖北红安与麻城紧密相连,位于大别山南麓,红安和麻城是著名的“将军县”,也都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 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首先讲一讲王进臣的故事。《六安红军与长征》一书,有一段王进臣的口述史,非常传奇,堪称一部大片,浓缩了红军长征后苏区的残酷、反抗与温暖。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进开辟了川陕根据地;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安徽金寨县突围,在河南罗山县集结开始长征,他们成为继当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瑞金后的第二支长征队伍。跟中央苏区一样,大别山也有部分红军队伍留了下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他们一直坚持到抗战爆发。

王进臣是安徽舒城胡家老庄人,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下来在老家的地下交通站从事秘密工作。

有个故事,各种反转,惊心动魄:某天,游击队负责人来交通站找王进臣,被反动保长的密探打听到了,马上去报告给了保长,保长连夜布置要端掉交通站。殊不知,保长家里的帮工,是地下交通站的耳目,消息传出来后,地下党决定先下手为强。这天晚上,保长到前保长家里打麻将,前保长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人员,他用上厕所的时间把消息传出来,游击队遂把前保长家团团围住,并从外到里撒下五道岗哨,保长见势不妙,立马逃命,他的逃命能力不弱,一口气逃过三道岗,在第四道岗的时候,毙命。

更传奇的故事,是王进臣三进安菜山。1934年初冬,他受命到舒城安菜山与驻守在那里的红八十二师建立联系。莽莽大别山,天寒地冻,王进臣扮作到山里收购木炭的小贩,在路上,先是碰到国民党的二十五路军,接下来又碰上国民党十一路军,都是对大别山苏区进行“清剿”的部队,他小心避开,一直走到第三天,才到达安菜山,但是,红八十二师不久前已撤离了。

怎么办?王进臣决心完成任务,找当地的地下党组织打听红军下落。他从炭贩子变身为收山货的商客,借宿在一个姓冯的老奶奶家里,每天走村串户,寻找地下党组织,但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在白色恐怖下,安菜山党组织在春季就停止了活动。王进臣正愁眉不展时,危险降临:由国民党十一路军和地方民团组成的“清剿团”来了,见到陌生人就抓。冯奶奶很善良,对红军也有感情,隐约猜出了王进臣的身份,便把他藏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很隐蔽,安全没问题,但吃饭是大问题,前两天,冯奶奶还送点玉米粑粑来,但后来再也不见她来了。

饥寒交迫的王进臣陷入了绝境,他偶然发现洞外两只松鼠蹿过,于是跟踪过去,在一堆刺蓬下面,居然发现了一棵杨桃树,上面还残余了不少杨桃。这堆果实,让他熬过了大雪封山的日子。下山后,他去找冯奶奶,才发现冯奶奶的两间草房,已被“清剿队”烧掉,冯奶奶也遇难了。他继续打探红军消息,获知一些信息后,又化身为收购鹅毛的小贩,翻山涉河,偶遇了一个和尚,原来是老家的旧相识,因为参加农协“染红”,红军长征后逃离家乡,在钝斧庵“出家”了。和尚告诉王进臣:他的师傅、安菜山香炉庵的冯老和尚,对山里情况很熟悉。王进臣返回地下交通站,把相关情况做了汇报。

几个月后的春天,王进臣再次奉命到安菜山继续打听红军下落。这次化身为朝山拜佛的香客,来到了香炉庵,见到了冯老和尚,但后者也不知道红军去向。王进臣正懊丧间,冯老和尚提供了新的信息:有个叫“三姑娘”的,可能是红军的人。在佛殿,王进臣见到了“三姑娘”,一个双眼明亮的年轻女子,但“三姑娘”很谨慎。在她出庵下山后,王进臣跟上去,亮出了接头暗号,终于接上头了!但“三姑娘”说:红八十二师离开安菜山后,她也在找队伍……

王进臣再一次到安菜山,是1935年秋天,他受命去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发展游击武装,建立根据地。他和“三姑娘”并肩战斗,把包括冯老和尚在内的多人发展成为党员,活动地点就是香炉庵。在支部成立大会的最后,“三姑娘”压低嗓子,给大家唱了《八月里桂花香》和《红军到金寨》等歌曲,然后大家摸黑下山。游击武装很快组建起来了,处决反动保长,打得“清剿队”晚上只敢龟缩在碉堡里,惊叹说:“‘三姑娘’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妖精!”

抗战爆发后,王进臣参加了新四军。

万永达是湖北麻城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小小年纪就给人当童养媳,1928年,她21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当上了乡苏维埃主席。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大别山后,她留下来做地下工作,成为敌人抓捕的对象。《麻城县志》记载:1933年10月,有8个月身孕的万永达被清乡团围困在万字山,三天三夜水米未沾,经上山砍樵的老百姓多方掩护脱离虎口。

她还是牺牲了:1934年1月16日,腊月初二,潜回家中生孩子的万永达,因叛徒告密被捕。敌人破门而入前,她匆忙把一份地下党员名单锁起藏好,敌人没有搜出名单,当着她的面摔死了她的孩子,又把她捆在树上,残忍*害。乡亲们将她埋葬在附近山上。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将万永达的遗骸迁到烈士墓,才发现遗骨中,竟然夹杂着一把生锈的小钥匙——被捕前,她紧急把钥匙吞了下去……

万永达是麻城12538名登记在册烈士中的一个,更多的人,没有留下姓名来。据当地统计:麻城共有76300人先后参加了红军,有7260余人参加了长征,有14.3万人死难,其中相当数量,死于红军长征之后国民党军队与地方民团对苏区残酷的“清剿”。

今天再读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与各个苏区遭受“清剿”的史料,有椎心泣血之感,那真是用鲜血浸泡的黑暗一页,也是国民党历史上极其不光彩的一幕。

蒋介石要求对江西苏区“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烧”,国民党军的《剿匪报告》中如是写道,“清剿区”内,“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陕甘宁边区采访,当来自湖北大悟县的徐海东告诉他,自己家族有66人被*,其中近亲27人,远亲39人,埃德加·斯诺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失声问:“什么?”徐海东告诉他:是的,66人。

重生红军少共师长,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完整版(2)

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主要*徐海东(资料照片)。

徐海东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蒋介石曾下令一旦占领我的家乡,姓徐的一个也不能留。”当地人一度不敢姓徐。1949年10月,徐海东自己掏钱,在家乡湖北大悟新城镇江冲村建起了“徐海东亲属烈士墓”,有其伯父徐有义、四哥徐元海、五哥徐元波,堂兄徐元大、元洪、元典、元兴、元庆,侄儿徐文初、文治、文阶、文庭、文朗、文雄、少东等人。

此时,家乡已经没有跟徐海东同辈的老人了……

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的黄田坑村中,一小队红军被国民党军包围,掩护战士后撤的指挥官右腿、左腿先后中弹,双腿跪地,向潮水般涌上来的敌人不断射击,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国民党军获悉他的身份后,欣喜若狂:他是毛泽覃,*的弟弟,时任红军独立师师长,时年30岁。

重生红军少共师长,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完整版(3)

毛泽覃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年之后的1936年5月14日,又一位红军将星陨落在大别山:时任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委方永乐。令人欷歔的是,牺牲前,方永乐刚被错误打成“第三党”,被解除职务下了枪。当他们在河南商城与湖北麻城界处的雾露塘地区与敌人猝然相遇时,方永乐习惯性地又开始指挥战斗,他要回了枪和望远镜,带领部队从上午九时一直打到下午三时,掩护主力撤退,激战中,他被敌人狙击手击中胸部,旋即牺牲。

许多年后,方永乐当年的部下,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将军,他们谈起方永乐来,热泪长流:他牺牲时年仅20岁,没有结婚,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人们只能比照他弟弟的模样,给他画了一张素描……

毛泽覃、方永乐,都是牺牲在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高级干部,这期间先后牺牲的烈士名单,很长,很长:项英、何叔衡、瞿秋白、刘伯坚、贺昌、阮啸仙、毛泽覃、万永诚、李赐凡、李天柱……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堪称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上最为艰难的三年时间。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长征时留在江西的人中间,牺牲的杰出共产党人比任何其他斗争时期都要多。”他把这些没有参加长征、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红军部队称为“死亡军团”

在敌人残酷的封锁与围捕之下,红军游击队只能隐藏在深山老林中,风餐露宿,这里住一夜,那里过一宿,有时一天要换几个地方,常常与死亡擦肩而过。1944年,陈毅在延安向美国观察组外交官谢韦思介绍南方游击战争时说:“我们像野兽一样地生活。”

他在《赣南游击词》中这样描述:“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三更长……”

在《赣南游击词》中,陈毅还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这是真情实感。如果没有人民支持,这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怎么可能坚持下来?

敌人采取各种办法,封山封坑、移民并村,想阻断红军与群众的联系,但群众利用初一、十五开禁日上山打柴的机会,带些粮食、盐、咸鱼和报纸、情报,在深山里到处丢,让游击队去拾。靠近大山的村子,敌人来搜山搜村时,群众就在山内山外、村内村外、墙头、树梢、窗口等地方做暗号,游击队看到这些暗号就及时避开了……

读红军长征后苏区的历史,有一个细节,尤为令人动容:

一些红军重伤员不能随主力部队长征,分散在各个*医院,缺医少药,处境艰难。苏区群众听说后,纷纷跑到医院,没儿子的认领儿子,没女婿的认女婿,背的背,驮的驮,抬的抬,接到各自家中……他们的儿子、女婿,踏上了长征路,或者,已经牺牲在保卫苏区的战斗中。这些红军伤员,就是他们的儿子、女婿。

重生红军少共师长,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完整版(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