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简介,伯益的后代世系表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8 11:25:34

上古时期,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了东夷族首领蚩尤,东夷由轩辕黄帝的长子少昊管理。据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苢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期间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最后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所取代。伯益即秦之先祖,是继皋陶之后的东夷集团首领。

伯益简介,伯益的后代世系表(1)

《吕氏春秋●音初》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殷契的母亲简狄还是姑娘的时候,上帝派一只燕子去看她,简狄十分见燕喜爱,后来燕子遗下卵就飞走了,从此不再回来。在这个记载中,说这只探望简狄的燕子发出“嗌嗌”之声,“嗌“与“益”在古代是通用的,秦人的祖先称为伯益,可能与燕鸣的声音“嗌嗌”有关系。而在古代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部落,正是把燕直呼为“益”或“乙”的。《说文》中有:“乙乙,玄鸟也,齐鲁之间谓之乙乙,取其名自呼。”从《左传》记载中,也可知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早期可能生活在山东半岛的齐鲁一带。这些都说明秦的祖先由对玄鸟的崇拜而自称为“益”,而且生活在我国古代东方。

伯益简介,伯益的后代世系表(2)

尧统治时,选贤任能,但并未分职,舜执政后,进一步设立管理部落联盟的官职,选任能人如禹、弃、契、皋陶、益、垂等分职管理各项事务,舜对其三岁一考绩,考核三次后奖优罚劣,结果皋陶、弃、契、益、垂等都在各自官位上做出了成绩。史料记载,秦的祖先伯益帮助过大禹治水,并为舜驯服鸟兽,因有功,舜因此而“赐”秦之先祖“姓嬴氏”。“嬴”姓与秦人对玄鸟的图腾崇拜有关。玄鸟即为燕,燕、嬴实为同类双音,燕就是嬴,燕姓即为嬴姓。把祖先崇拜的图腾名称作为自己的姓,这是中国姓氏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尧舜统治时,黄河流域洪水经常为患。夏部族以善于治水而闻名,于是尧派夏部落的首领鲧去治水,但鲧治水无方,淹没了许多土地和人畜,造成了更大的水患,舜便放逐鲧至羽山(今山东郯城),鲧最后死在那里。舜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改用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善于治水,变堵为疏,兴利除害,又在治水的十三年间,大公无私,勤勤恳恳,故功绩卓著,名扬四海。

伯益简介,伯益的后代世系表(3)

华夏初始,洪水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故善治水者必赢得人心、被人拥戴。大禹因治水有功,舜去世后,他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在禹当政时,部落联盟领袖的专制权力大大加强。由氏族民主过渡到个人专制,是当时阶层分化和斗争的需要,也是集中力量建设大型公共工程与大自然斗争的需要,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在治水过程中形成的权力,便到处巡行,对各地部落发号施令。禹在涂山召集各氏族部落首领集会,各部首领都带许多礼品来朝见他。禹在会稽大会诸侯并计算分配贡赋时,有个部落防风氏的首领因路途远迟到了,而被禹下令处死。禹扩张的*也很强,带领军队征伐南方的“三苗”部落,并在出征前发表了誓师词,表示要代表上天来惩罚“三苗”。经过鏖战,大败“三苗”,“三苗”逃入汉水、丹水上游的崇山峻岭中,有的到达了江南。

禹在治水以及军事、政治上的成功,使他逐渐由军事民主制下的部落联盟首长,演变为个人专断独裁的君王。在禹年迈时,他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让部落联盟会议推荐了东夷首领皋陶作继承人,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荐了东夷族的伯益作自己的继承人。但禹私下里却又培植自己的儿子启,让启掌握很多权力,不给皋陶、伯益以实权,也不给他们树立威信的机会。禹还用权力驱逐了曾经推荐自己的年迈的舜,所谓舜“南巡苍梧”,实为被大禹流放。舜最后死在南方。禹破坏了禅让制度,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禹死后,由于伯益既不掌握实权又没有威信,得不到各部族的拥护和支持,“朝觐颂狱者”都不去找伯益而去找启,民间歌谣也不赞颂伯益而赞颂启。部落领袖和民间都说:“启是帝禹的儿子,他才是我们的君主。”那个时代是诸侯承认天子,而不像西周是天子承认诸侯,启顺应民心,继承了禹的帝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伯益简介,伯益的后代世系表(4)

东夷族首领伯益本来是禹的继承人,现在王位被启所夺,便率领强大的东夷部队向启发动进攻,打败并俘虏了启。启逃出囚禁之地,重新组织军队,向伯益反攻,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伯益,伯益被启抓获并处死,这就是古书上所记的“益干启位,启*之。”这其中也可以看出伯益与启之异,伯益打败启的军队并俘获启,只是将启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地方,并没有*他,伯益对政敌还是很宽容的;而启则不同,打败并抓获伯益后,立即将伯益处死,说明启心狠手辣,善以铁腕处事。

这时夏部落在西方的同姓族邦有扈氏,觉得启继位违反了民族传统,便起兵伐启。有扈氏活动于今陕西中部,力量较大。启的军队和有扈氏的军队在甘泽地方发生大战。启在战前发表了誓词《甘誓》,声讨有扈氏威侮天道、怠慢人事的罪行,表示自己要代表上天的意志去惩罚他们,鼓励自己的部属奋勇*敌,不听命令的将士将受到惩罚。启与有扈氏两军相持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启征服了有扈氏,“有扈氏为义而亡”。

启东平东夷,西平有扈,于是在钧台(今河南阳翟)大会诸侯,各地诸侯前来祝贺,表示拥戴他的统治,表明夏王朝的统治已经稳定。

伯益简介,伯益的后代世系表(5)

在殷商时期,秦人属于被殷商奴隶主统治驯服的一个氏族部落。由于秦人的祖先与商人的祖先为近族,故秦人同殷人在政治上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夏末(公元前17世纪),秦人去夏归商,发挥自己善驾驭的特长,助殷灭夏立有战功。夏以后,秦人的祖先始终为殷奴隶主忠心效劳,因“遂世有功,以佐殷国”,《史记》记载“嬴姓多显,遂为诸侯”,秦不少首领被殷商奴隶主提拔重用,成为殷商的大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