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情报三科9开头的部队,原陆军29军部队代号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1-04 13:34:58

对二战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烟雨,我的写作题材是二战德国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介绍历史,揭露法西斯罪恶。更多史料请点击我的用户名,在“文章”里查看。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二战时期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的情报机构“东线外军处”的负责人盖伦少将,可能有读者朋友会问,“东线外军处”究竟是一个什么机构,它的详细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陆军情报三科9开头的部队,原陆军29军部队代号(1)

东线外军处处长盖伦。

“东线外军处”隶属于陆军总参谋部,是总参的第三处,它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苏联和东欧及巴尔干国家的军事情报,而它的起源,则要追溯到第二帝国时期。

1888年,瓦德西担任德国总参谋长,他对总参谋部进行了改组,该部的第三处担负了情报分析的任务,但直到一战时期,总参谋部才成立了完全独立的情报处。一战结束后,德国受制于凡尔赛条约,不得发展军备,只能拥有10万轻装防卫军,防卫军司令部叫“陆军局”,总参谋部更名为“部队局”,尽管如此,德国人依然在偷偷摸摸的发展军事后备力量,情报工作也没有松懈,在“部队局”内部,第三处依然专门负责收集分析外军的情报,为掩人耳目,德国人给它取了个人畜无害的名称“陆军统计处”。

陆军情报三科9开头的部队,原陆军29军部队代号(2)

东线外军处人员合影,X是韦塞尔。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很快就撕毁凡尔赛条约,大肆扩军备战,情报工作也被提升到相当的高度,1935年陆军统计处正式更名为外军处,1938年11月10日,哈尔德又将外军处细化为两个部分,即第三处“东线外军处”和第十二处“西线外军处”。

“东线外军处”在二战爆发前由国防军上校艾伯哈德·金泽尔担任处长,1942年4月由莱因哈德·盖伦上校接任。

东线外军处的机构设置比较简单明了,一科负责情报的侦察收集,二科负责对苏联及东欧的情报分析,三科负责巴尔干及中东,四科负责北欧,五科负责测绘,六科财务后勤。

陆军情报三科9开头的部队,原陆军29军部队代号(3)


东线外军处之所以在后来引人注目,是因为盖伦担任处长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它摆脱了循规蹈矩、老气横秋的旧模样,变成精兵强将、充满活力的新面孔。盖伦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将刻板保守不适合情报工作的人赶出去,搜罗了很多专业人才进入自己的部门,他还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禁锢,哪怕是被纳粹定义为“劣等民族”的斯拉夫人,只要对自己有用,一律收入麾下。

早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东线外军处就会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综合国力做出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苏联军事力量强大,但是军官欠缺经验,部队素质不佳,武器装备落后”等等,总之苏联就是个纸老虎,只要伸出一根手指,就足以把这个貌似强大的纸老虎戳破。这种观点倒是非常符合希特勒的口味,可以肯定的是,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东线外军处提供的报告绝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它对苏联国力的判断,则存在着很大的失误。

陆军情报三科9开头的部队,原陆军29军部队代号(4)


当盖伦接手东线外军处之后,二战欧洲东线战场激战正酣,该处提供的分析报告更加准确和客观,但却不讨希特勒的喜欢。比如他曾评判过斯大林格勒的情况,做出了不利于德军的结论,此外,他还精准的报告了苏联“巴格拉季昂行动”的时间和主攻方向。在1945年后,他提供的更多对德国面临失败的分析报告,让希特勒大为恼火,盖伦的“消极态度”和“失败主义观点”让他丢掉了处长职务,万幸的是还保住了性命。

二战结束后,盖伦将东线外军处多年来获得的情报一股脑卖给了美国,作为回报,美国政府为他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帮助他建立起了一个私人性质的庞大的情报机构,即“盖伦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付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盖伦趁机招募了大批的前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情报人员,还有很多罪行累累的盖世太保头子也成为“盖伦组织”的成员,这种公然任用战犯的行为被舆论批评为“希姆莱的精英们正在狂欢”,但美国及西德政府均对此视而不见,只要能未西方提供帮助,道德、道义在美国人眼里压根就是笑话。

陆军情报三科9开头的部队,原陆军29军部队代号(5)

东线外军处绘制的地图。

1956年,“盖伦组织”被移交给西德政府,以此为基础组建成立了西德联邦情报局,盖伦担任第一任局长,他在二战时期的两个重要助手韦塞尔与赫雷继续担任联邦情报局的高级官员,韦塞尔在盖伦退休后还接替他成为联邦情报局的第二任局长。可以说,西德的联邦情报局就是纳粹德国国防军“东线外军处”的延续,德国统一后,原东德情报机构“史塔西”被解散并清算,联邦情报局成为统一后德国最大的情报机构,一直延续至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