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公式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1 00:01:45

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公式(1)

考查类型:

类型一、考查质量守恒。

类型二:求化学式

类型三:求相对分子质量比(或者系数比)

类型四:求根据变化求质量比

类型5:根据质量关系求化学式

类型六:有关含有杂质的计算

一、考查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现象

二、考查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三、考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类型

四、考查定量确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五、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六、考查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

七、考查借助有关曲线或表格等信息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一直都是中考的重点,每年有不少考生都在这方面丢分

命题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类型一 微观反应示意图

★ 类型二 表格数据型

命题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

命题点三 坐标曲线

命题点四 反应后成分的探究(含变质)

考试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07---09年

考点

考查年份

分值

题型

考查方式

质量守恒定律

09太原

2

选择题

以室内有毒气体甲醛为情境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08山西

1

填空题

利用化学式的推断考查质量守恒的利用


08太原

2

选择题

用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来推断乙炔的化学式


07太原

2

选择题

以碘盐中碘的鉴定为情景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即质量守恒定律的利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考查主要表现在(1)利用质量守恒推断化学式(2)利用质量守恒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山西近年试卷中出现的比较多的还是化学式的推断。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中的热点之一,其主要考查内容和形式有:(1)根据化学反应,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2)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确定反应基本类型,(4)结合生活,生产实际揭露”假科

近年来,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核以多种形式出现在省市的中考试卷中,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出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比较常见的是依据所给出的化方程式确定反应中某一物质的化学式,还有依据质量守恒律求反应中某物质或判断类型的题型也比较常见,在20年的中考,上述各方面内容也都有所出现。题目的难度中等偏难,如果只是选择题、填空题,分值就会小一些,一般都是分,但如果是简答题或实验探究题,分值就会大一些,最多可达到7分。

四、知识点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

【设计实验】①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 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⑤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2、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①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②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Fe CuSO4=Cu FeSO4

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参加: 没有参加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即: 考虑“恰好完全反应”才是反应物都参加。如果只是“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则需要考查是否有物质剩余。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是总和,不是某一个数值,需反应物的量都相加;或者生成物的量都相加。

5、微观解释: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而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正因为如此,化学反应前后的各元素的质量也一定不会变。

6、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

(1)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2)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7、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

(1)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2)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8、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1)分子总数可能变

(2)化合价可能变

考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方案一、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实验现象

1、铁钉表面覆盖了红色固体

2、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m1=m2

符号表达式

Fe CuSO4=FeSO4 Cu

反应前总质量(g)

m 1

反应后总质量(g)

m 2

结论

质量守恒

方案二、磷在锥形瓶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实验现象

1、冒白烟、放热

2、气球先大后小

3、m1=m2

符号表达式

4P 5O2=点燃=2P2O5

反应前总质量(g)

m 1

反应后总质量(g)

m 2

结论

质量守恒

注:

1、气球的作用,密封并调节气压,使整个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结果更准确。不使用气球直接用胶塞会导致胶塞因为瓶中刚开始气压增大而蹦出。

2、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

先变大:刚开始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这个因素在刚开始远远大于消耗氧气使得压强减小的因素)

后变小:消耗氧气产生固体使得压强减小。(这个因素在刚反应一段时间后远远大于热胀冷缩使得压强变大的因素)

三、检验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有哪些注意事项?)

方案三(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实验现象

1、有气泡产生

2、固体逐渐减少

3、m1>m2

符号表达式

Na2CO3 2HCl==2NaCl H2O CO2

反应前总质量(g)

m1

反应后总质量(g)

m2

结论

质量守恒

(因为有气体生成)

为什么在实验前后的质量不相等呢?

分析:该实验产生了气体,而在反应后的物质称量时,并没有称取气体质量。所以,m1>m2。如果加上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应该相等。

————也就是需注意:是反应后“所有生成物”质量总和。

如果反应后的“称量”质量减少,一般可能是产生了气体未被称量。

方案四、镁条燃烧

实验方案

方案四

实验现象

1、白光、放热

2、生成白色固体

3、m1<m2

符号表达式

2Mg O2=点燃=2MgO

反应前总质量(g)

m 1

反应后总质量(g)

m 2

结论

质量守恒

为什么在实验前后的质量不相等呢?

分析:该实验是利用的燃烧,一般燃烧都需要有“氧气”参加反应,而在反应前的物质称量时,并没有称取气体质量。所以,m1<m2。如果加上氧气气体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应该相等。

————也就是需注意:是反应前“所有反应物”质量总和。

如果反应后的“称量”质量增加,一般可能是某气体参加反应而未被称量。

结论:进行 涉及气体参与或生成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 密闭且体积不变 体系中进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