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机为例结构性头脑风暴四条线,以手机为例的结构性头脑风暴设计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7 20:23:47

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天至少在手机上要浪费5-6小时,因此拖延、耽误了不少事。我正暗下决心要减少手机使用,恰巧看到《手机大脑》这本书,不得不说是因缘际会。

读这本书之前,我认真地问了自己:我读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将阅读动机写在目录前的空白页上,用来时刻提醒自己。我希望能减少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真正地利用手机提高生活与工作的效率;而非被手机控制,使得生活与工作都混乱不堪。

说到‘被手机控制’,我忍不住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其中的人类被手机信号影响,异变成了‘手机丧尸’,并恶意攻击任何靠近他们的人。而电影中最壮观的一幕就是数以万计的‘手机丧尸’们围绕着一座巨大的信号塔做圆周运动。这一幕让我想到每日生活中遇到的人,他们都是低着头玩手机,丝毫不在意周边环境中的人与物,宛如一具具行尸走肉,麻木且冰冷。每每想到这,我都十分担心自己的状态,我非常惧怕自己浑浑噩噩得过完一生。基于此,读书,且读一本‘教我如何放下手机’的书,于我更是意义非凡。

《手机大脑》是由瑞典心理健康专家 安德斯·汉森基于众多调查研究数据,以及多年治疗心理疾病患者的经历而写的一本书。以现代社会——即数码时代为背景,作者提出许多直击读者灵魂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生活条件变好了、物质丰富了却变得愈发不开心呢?为什么我们与他人的联系更紧密却反而觉得更加孤独了呢?等等。

除了一个个问题,作者也罗列了许多研究数据,如每天触碰手机2600次,每10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每天上网近7个小时,逛社交媒体近2.5小时,等等。这一个接一个的真实数据震撼我心。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手机重度使用者,但我确实没想到手机对成人以及小孩的影响有这么深重。

作者在书籍开头曾有一句话让我感到毛骨悚然。原话是“近10年间,人类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行为改变。”其中有两个词需要着重强调,“有史以来最快速度”、“行为改变”。这句话隐含意义说明,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行为改变的时代。比如四大发明,其实每一项都改变了当时人类的生活。而如今,智能手机的出现,以最短的时间改变了所有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我们现在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手机。尤其是近几年,到哪儿都要扫码,身上要是没带手机,寸步难行。

我总是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在的智能手机总是在针对人类的弱点去设计各种各样的功能或程序,而非去开发符合人类需求的功能、去提升人类各方面能力的程序。虽然它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了许多便利,但它更像一个恶魔。先施舍小惠,再不断地腐化我们的心智,弱化我们的身体机能。我得承认它的好,但不可否认它带给了我更多的负面影响。人类在掌握手机这项科学技术后,就一直在针对人类的弱点,而非提升人类的能力。

肖恩·帕克,Facebook的创始人,曾说“我们是如何夺走人们的时间和精力的?我们只是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再放入了一点点的多巴胺。”

当今社会上的商家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大部分技术与服务产品都是基于此研发出来。手机上各个app背后的商家都在研究如何让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或精力,或金钱,在自己的产品。它们在贪婪地瓜分我们的注意力,而我们就像一只只待宰的羔羊,且浑然不知。我经常会刷着手机,却猛然发现已经过去了两三个小时,而自己什么事情都还没做。

如果不加限度地使用手机,我觉得人类早晚会被自己发明出来的科学技术所毒害。人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抉择是 人类将手机变成提升自己的工具,还是手机将人类奴役成为行尸走肉的存在。这种感觉好惊悚:人类正在被自己毁灭。

在读这本书时,看着作者一个个的疑问,这种惊悚的感觉在不断加深。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作者根据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在书的末尾做了一份“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主要分三大类。

一,自检。

1、检查自己是否因手机出现了任何健康问题。常见症状有:压力、抑郁症和睡眠问题等。

2、检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因为看见即降伏。我们可以下载一个app来监测自己有多频繁地触碰手机,以及使用的时间有多长。将模糊的感觉可视化,清楚地知道手机‘偷’走了我们多少时间。

二,不要挑战人性

1、如果手机在身边就会被影响,那么一定要将手机放远一点,放在看不见的地方。

2、不要试图用手机解决所有事情。专向专用,看时间和叫起床这些事情就不必托付给手机了,专门购买闹钟和手表即可。只要减少使用手机的机会,就能避免沉迷手机。

三,转移注意力

人为什么玩手机?那是因为没有找到比手机更好玩有趣的事物。避开手机的影响后,我们要多去尝试其他新鲜事物,如运动。而且适量运动会对身体和大脑都有好处,同时释放压力,缓解抑郁症。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详细地解释了人类为什么会对手机上瘾。而作者在研究这个课题中的一系列发问更是触发了我的思考与联想。我不仅在思考自己应该如何避免手机的负面影响,也在考虑将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因为TA就出生在数码时代,这是无法避免的命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掌舵人生的小船,顺着命运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