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造林的八个误区导致了我们无法得到永续利用的木本草原
我在草原的很多地方,都看到过人们种植树木,这些种树的人,要么是为了完成任务,要么是根本不懂树木、不懂生态,只是为了种树而种树,还有很多地方,为了追求常绿的效果,种植了根本不适宜本地的树种,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年年种树不见绿,岁岁忙碌为银子。
要说这还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种树方式,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每年完成绿化多少多少,种植了林木多少多少,而其实呢,真正活了多少,这些树木有多少是参与到了生态当中了?不要说是组织种树的人,就连那些真正种树的人,其实也说不清楚。
牧区造林,说难是很难的,八辈子种不活一棵树的,大有人在。还有些个人种树的,相比给其他人种树,自然是上心得多,但其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有些人前脚种树,后脚树就干枯了,形成了北方常见的树木坟地,那一根根光秃秃的干木棍,在无情地嘲笑着那些善意的人们。
牧区造林,说容易也很容易,只需要避免走入误区,以树木的生长速度,我们很快就能得到一片片的林海。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觉得在牧区或者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存在着以下的八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树种的选择误区。在本文开头时,我就说过,种树的人,不懂树木,你种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一片绿色,是为了用材,是为了要果,还是真正的为了生态而造林呢。
知道为什么而造林,是我们造林的第一要素,如果你是为了生态,那一定得选择适合本地的乡土树种,或者是选择抗逆性,适应性强的树种,我在内蒙古很多地方走访时发现,很多地方喜欢种樟子松和马尾松,还有的地方喜欢种云杉,在鄂尔多斯的道路两侧,更是如此。
这其实就是外行选择树种的缘故,松树这种树种,其实是非常喜欢湿润土壤的树种,对气候的要求其实是很严格的,况且你在这么干旱的地区,种植松树,即便是成活了,你得浇多少水,浇水之后地面的草能长多高,枯草一旦失火,那些干燥的,富含油脂的松树,是不是马上就会烧成了焦炭。
第二个误区:不因势利导的误区。不因势利导,说得不客气些,就是不会种树。我给大家讲个鄂尔多斯种树的笑话,鄂尔多斯种树喜欢种大苗,觉得越大的苗成活率越高,越容易看到绿色,但是这些松树种植之后,因为扎根不深,容易被风摇晃,这是非常不利于树木成活的,于是,就用三根或四根的木棍,给松树做一个支撑,减少松树的晃动。
因为想在干旱地区种活松树,就必须采用滴灌,在滴灌的养护下,松树有的活了,有的死了,但最终是绝大部分都死了,但是松树死了的地方,却生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柳树林,所谓的无心插柳,居然变成了现实。原来种树的人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刚刚从大柳树砍下来的树枝作为松树的支撑,在滴灌提供的充足水源下,这些斜插在湿土里的柳木棒,居然一个个的都活了。
成活率还很是不低,于是就形成了,种植了一片松林,过了两年过去一看,嘿,居然长成了一片柳林,郁郁葱葱的柳林,把那些偶尔成活了的松树压盖在身下,两种树居然在一起生活得很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