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撤县设市名单,全国撤县设市名单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1-29 22:46:12

城市的本质是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城市规模往往和辐射能力成正比。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总量持续上升。那么,我国现在共有多少大城市呢?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其中,683个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及县级市)的城区人口数据也对外公开。根据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而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和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并称为大城市。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包括: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5个大城市中,包括了4个县级市,分别是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和福建晋江均为Ⅱ型大城市。

大城市名单

未来5年撤县设市名单,全国撤县设市名单(1)

来源:第一财经

区域分布:主要在“胡焕庸线”以东

从区域分布来看,105个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

同我国的人口分布一样,105个大城市也主要是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据了解,“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格局的分界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 从大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共有54个大城市,占比达5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有21个大城市;东北地区共有10个大城市。

■ 从省份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大城市达到11个,包括10个设区市和昆山这个县级市,其省会城市南京的城区人口达791.5万人,处于特大城市行列。

江苏的大城市为何最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分析,江苏地理面貌以平原为主,人口密度大,加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江苏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比较高,基础比较好。

江苏之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和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各有10个。其中,广东的10个城市中,有8个位于珠三角。广东拥有深圳和广州两个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以及东莞和佛山两个特大城市。对这一现象,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认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岗位特别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在珠三角有限的空间下,也容易形成大城市。

珠三角之外,粤东和粤西各有一个大城市,分别是汕头和湛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城市也是目前广东正着力打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彭澎说,汕头是粤东大潮汕地区的中心,可以带动粤东地区的发展。广东西部的湛江,则将是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粤东、粤西需要依托汕头和湛江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支撑点,引领当地城镇化的进程。

大城市的省份分布

未来5年撤县设市名单,全国撤县设市名单(2)

来源:第一财经

中部6省的大城市分布较为均衡,河南、湖北和湖南这三个位于京广大动脉边上的省份均有4个大城市,山西、安徽和江西各有3个,6省大城市数量合计达到21个。

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四川的大城市数量最多,达到5个;内蒙古和广西各有3个;贵州和陕西各两个;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各1个,均为省会城市。加上直辖市重庆,西部地区大城市数量达到了21个。

东北三省中,辽宁有5个大城市,黑龙江有3个,吉林有2个,三省合计达10个。总体上看,东三省的大城市数量并不少。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表示,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国都比较早,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就布局了大量的重工业项目,产业工人多,所以城区人口规模大。几个中心城市之外,在普通地级市中,吉林市的化学工业、鞍山市的钢铁工业、齐齐哈尔市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都很突出。

4个“超级县城”的成长密码

在105个大城市中,包括了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和福建晋江等4个县级市。这四座县级城市之所以能突围成为人口大城市,与其发达的产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关系密切,有产业就能聚集人口。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和福建晋江均位列2021年我国GDP十强县,也是中国县域经济的代表。在各类与县域相关的排行榜中,这四座县级大城市均名列前茅。

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昆山是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基地,义乌是全球小商品制造集聚生产基地,慈溪是小家电全产业链生产制造基地,晋江是运动服饰与运动鞋生产制造基地。同时,由于地处沿海地区,四个县级大城市的进出口总额都超过千亿规模,这样的开放型经济模式是很多地级市都无法比拟的。

事实上,这些县级大城市我们可以定义为“超级县城”,他们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县域经济或县城城镇化概念。他们从小县城逐渐通过县域经济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的过程尤其是公共服务配套的实现,或许值得其他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和县城城镇化借鉴。

但在新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这些超级县城的发展路径更需要纳入大城市自身的发展体系当中去进行产业链的匹配和功能定位。

如果从行政体制上的发展来说,这四座县级大城市的最好归宿是“撤县设区”,但目前来看,在新的“撤县设区”政策出来之前,这一路径已被封堵。“严控撤县建市设区”,被列为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且“严控”成为明确的基调,而不再是之前的“慎重从严”。因此,不管从自身实际情况还是未来区域发展看,对于县级大城市或其所在地级市来说,撤县设区显然不是其首要思考的问题,不过,两者之间的软性打通正在进行。

未来5年撤县设市名单,全国撤县设市名单(3)

晋江正在建设中的综合产业园区。(来源:晋江市政府网站)

比如,苏州近年来提出了推动全域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即在无法将其下辖县市撤县设区的前提下,树立“大苏州”思维,加强主城区与昆山等各板块之间的交通与产业联系。过去由于主城区与下辖县市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各自为政,中心城区向心力较弱,影响苏州在全国的竞争力。在这样的大战略下,昆山的发展路径也非常明确,即融入苏州主城。苏州主城的苏州工业园区向东连接昆山,而昆山以昆山高新区为支撑,向西实现产业与空间融入苏州主城区。

金华与义乌两座城市的城区距离稍远,但这些年已经透过“共建都市区、全域同城化”的金义一体化战略,以金义新区的空间开发模式实现了城区连接,并且罕见地在人口规模并不多的情况下实现了轨道交通金义线与两个城区的连接。

在宁波,位于慈溪市的杭州湾新区已经被纳入宁波前湾新区的规划和管理当中,这个新区的规划面积高达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2035年要达到125万人。

显然,通过产业连接、交通联通,以一种跨行政区的空间开发模式,走融合发展之路,或许比单独的“撤县设区”更符合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由此而论,4个县级市的发展之路或许提供了另一种大城市的成长路径。


来源:第一财经、新京报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