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强磁打捞井里捞出了什么东西,国内用磁铁打捞都露出什么东西

首页 > 生活常识 > 作者:YD1662023-10-27 05:36:02


用强磁打捞井里捞出了什么东西,国内用磁铁打捞都露出什么东西(1)

本报记者 于艳玲

在沧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医生,是公务员,是教师,是工人,是私企老板……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在普通的家庭生活中,他们掂量着自家的柴米油盐。可一旦有人需要紧急救援,他们就会换上耀眼的天蓝色队服,发挥着他们在另一个角色上的光和热。他们,就是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

到今年12月,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经5周岁了。5年来,蓝天救援队共参与315次紧急救援,并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宣讲308场。

日前,记者走近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倾听那一抹耀眼“天空蓝”背后让人动容的温暖故事。

从13到80的“巨变”

“张家口有一支蓝天救援队,每当有灾难发生,他们都很快奔赴现场救灾,成了咱河北的骄傲。听说这件事后,我就想,什么时候在沧州也建立起这样一支队伍。”沧州蓝天救援队发起人、队长李斌是华北油田的一名普通员工。说起自己筹建沧州蓝天救援队的过程,李斌满是感慨:“这一路真是太难了!”

李斌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很早就知道蓝天救援队。尤其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鲁甸地震发生后,各地蓝天救援队奔赴灾区,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更让李斌感到了这个组织的魅力。

李斌年少时就有一个“英雄梦”,扶危济困、行侠仗义是他的向往。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摸爬滚打了几年,他不仅具备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品质,还练就了一个强健的体魄。



2014年8月,得知蓝天救援队允许各个地方建队后,李斌特别兴奋,他开始发动各方力量建立沧州的队伍。11月30日,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当时,只有13个人加入其中。

“队伍成立初期,装备匮乏,人员少,开展任务很艰难。”队员李文霞对第一次紧急救援的经历记忆犹新。2015年初夏的一天,他们接到一起协助打捞物证的任务。队长李斌自己掏钱买了一条皮划艇,副队长王平买了一些强磁铁,队员们在现场作业了一整天,最终却打捞无果。回家的路上,队员们都很沮丧。

“不过,我们却更坚定了信念。公益救援的路很难很辛苦,但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李文霞的话代表了众多队员的心声。

从此,他们就像蓝天救援队的队训所要求的一样,“少说多做,默默奉献”。5年来,从专业训练到紧急救援,再到大型活动保障,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了过来。

现今,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经拥有80名队员,其中正式队员51名,预备队员29名。另外,还有志愿者280名。全沧州的队员按区域进行了分组,救援发生地的小组为第一责任小组,其他区域负责增援。

“我们之中,有的是从朋友那里听说这支队伍,有的是从媒体报道中得知的。”“元老级”队员袁莉说,虽然也有人加入后又离开,但是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


用强磁打捞井里捞出了什么东西,国内用磁铁打捞都露出什么东西(2)

那一份沉甸甸的日志

“召集通知:2019年12月21日10时,应邀为河间市国欣康老院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宣讲,召集助讲4人。”

“2019年12月17日16时30分,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志愿者郭中叁从献县韩村镇郭马坊村去韩村镇途中,用随车携带的对火线对一辆亏电汽车进行救援……”

“2019年12月1日—13日,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一行6人,在山东省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进行应急救援培训。”

……

打开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电子日志,看到值班员的详细记录,记者仿佛看到了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5年来的每一天。这里有他们的每一项紧急救援任务,每一次训练、演练、培训,每一次应急知识宣讲……

“有一次救援对我们队员的冲击很大。”李文霞回忆说,2016年“三九”第一天,队员们奔赴献县打捞一名失踪老人。因天气寒冷,队员们到达现场后,需要把冰层一点点敲开,在冰冷的河面上搜索。就这样,一直找了7天。

“大家把失踪老人的遗体从冰冷的河水中打捞起来时,都禁不住失声痛哭。”李文霞激动地说,那一刻,大家觉得自己对得起家属的期待,对得起自己的坚持。

2016年11月,保定市蠡县一名儿童掉入井里,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接到了求助电话。“我们先后派了4批队员到现场参与救援。天气很冷,大家累了困了就在野外的车上待一会儿,实在扛不住就换其他人到现场。虽然没能挽留住孩子的生命,但是大家确实尽力了。”副队长麻阳说,经历了太多次救援,自己对生命的珍贵认识得更深刻了。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前不久举办的成立5周年大会上,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5年来,共进行溺水者打捞救援132起、车辆救援145起、失踪人员搜救38起,进行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宣讲308场,组织队内培训191次。共出动人员19644人次、车辆14384台次,总行程286万公里,累计花费234372元……

“超人”也有家有工作

在被困者眼中,“从天而降”的救援队员像“超人”一样,帮他们解决难题。但是,“超人”是传说,这些救援者也是普普通通的人,需要赚钱养家,需要陪伴家人。

“加入蓝天救援队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固定的经济收入,二是不能影响工作、家庭。”2015年加入蓝天救援队的曾强说,他刚入队时,每周六、日都要参加培训。“妻子不理解,抱怨说‘好不容易歇班也不陪家人’,我每次都得跟她说好话,才能脱开身。”

但是,也会有例外。2017年的一天晚上,队里发布通知要去衡水市协助打捞一名溺水者。“当时,我妻子不在家,我把13岁的儿子留在家,然后出发了。在路上,我给妻子打电话简单地说了一下。电话里,妻子就跟我嚷,非得不让我去。我哄了半天也不管用,一生气就关机了。”曾强说,40分钟后,他打开手机一看,上面有数十个未接电话。

“我只好给儿子打电话,让他替我多说好话。这招还真管用,不到10分钟,儿子回电话说‘爸,你放心去吧,我妈已经不生气了。我跟她说了:第一,我爸正开车,你跟他吵架会很危险,况且还有他队友在,影响很不好;第二,我爸是去救援,帮助别人,我们应该支持他,做他的坚强后盾。你有这样的老公,我有这样的爸爸,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伟大’。儿子给我打电话时,我听见妻子在旁边说了一句‘让你爸注意安全’。听着妻子和儿子的话,我的眼睛立刻湿润了……”

经过一宿的救援,返回沧州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一进门,正等着找我‘算账’的妻子看着我一脸疲惫的样子,只说了一句话‘你先睡会儿,我去给你买早点’。听到这话,我的泪珠子就掉下来了。” 曾强说,家人是后盾,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自己没法坚持下去。

家庭需要平衡,工作也是如此。“我是开夜车的出租车司机,下午三四点钟接班,开到晚上11点、12点的。市区汽车亏电的救援差不多被我和另一个出租车司机包了。”队员孙志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单位领导虽然理解咱,但是咱不能耽误本职工作。”袁莉是沧县一家信用社的员工,她经常通过倒班和加班的办法来调剂时间,既保证了工作,又匀出了救援的“空儿”。“是不是挺‘傻’?我们这帮人要是没这点劲儿,确实干不下去。”袁莉爽利地笑了。

他们的“得”与“失”

成为一名合格的户外救援人员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

作为民间公益救援队,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一直坚持义务救援,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队员们还自费购买了多种专业救援装备,并参加各种专业培训。

“咱做的这种公益活动属于特殊领域的公益活动,坚持下来不容易。学习、培训、救援、购买器材的费用都是队员们分摊的,包括食宿、出行的费用都是自己掏,不拿被救助人的一分钱。”队长李斌说,一个普通队员每年最少也得花两三千,最多的得花万儿八千的,“没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和一定的经济基础,肯定坚持不下来”。

即使付出很多,但仍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会说我们是‘捞尸队’,或者说我们是为了收费才去”。搭上金钱和时间,却得到这样的评价,蓝天救援队队员们虽然也有情绪,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了下去。

不过还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他们,向他们表达敬意。

5年之后的思考与建议

“经过这么多年的救援,我最想跟大家说的是,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安全,让他们远离坑塘;要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平时多积累紧急救援知识。”李斌说,有时,他们会去做关于急救知识的宣讲活动,可很多人不认真听,不认真学。

李斌说,很多急救知识可能用不上,可一旦用上就会发挥很大作用。因此,他们希望市民尽量多学习一些相关知识。

“我们喜欢做这事,尽自己所能为别人实实在在做点事,就是我们的梦想。遇到求助,我们放下手里的事情立刻赶去救援,不图什么,但是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副队长麻阳说。

搭车,搭钱,还要搭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可是救援队员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不会因此停歇。“我们希望永远不要接到救援电话,不希望有任何事故发生。但只要救援电话响起,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会竭尽所能地挽救他人的生命和财产。”这,是每一个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的心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