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洞的历史背景,关于滴水洞的资料

首页 > 生活服务 > 作者:YD1662023-04-03 17:55:11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滴水洞的历史背景,关于滴水洞的资料(1)

相信这首诗,很多人都会背。它是*同志1959年6月回到韶山时所写的。上次回乡,为1927年,距写诗时,已32年了。32年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从国共合作大革命到分道扬镳再到两党武装对抗,之后又是抗战爆发,又是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在重庆谈判,《新华日报》发表了很多文章,争取到民心;再到谈判破裂,两党再次陷入战争之中,延到1949年,国民党彻底失败,撤到台湾……

如此场景,对于*同志而言,真是历历在目。当他回到自己出发之地,自然就打开了回忆的闸门,留下了这首《七律·回韶山》。而“为有牺牲多壮士,敢教日月换新天”更成为名句。咱小时候,家里很多器具上,就印着这句诗。

滴水洞的历史背景,关于滴水洞的资料(2)

写完一些背景,接下来,就到了咱今天的主题——

*主席平生最后一次回韶山,是在1966年6月18-28日。在滴水洞住了11天。

到韶山玩的人,绝少不了要去滴水洞看看。然而,三个环山的小谷地,在改革开放之前,却并非所有人都能去。原因嘛,自然是那里属于重地。因此,也就很为神秘。于是,咱随便一搜,就能看到不少游记,都用了“神秘的山洞”一词。实际上,看过之后,方知,滴水洞,并没有个多大的洞。更多的,是地名的意义。

既已有滴水洞之名,那西方的一个山洞,又是如何来的呢?

原来,*同志,在一封信里提到“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汉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太灵通。6月28日,来到了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10天了……”

滴水洞的历史背景,关于滴水洞的资料(3)

当时的情况是,*6月15日乘专列从杭州到了长沙,住了一晚之后,回到韶山。杭州在东,韶山在西,因此,将滴水洞用西方的一个山洞指代,既形象,比保密。便如白云黄鹤一般——想到了什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

扣扣公众号 历史与现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