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说明了什么道理,其身不正不令而行有什么现实意义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4-30 16:18:32

来源:检察日报

其身正不令而行说明了什么道理,其身不正不令而行有什么现实意义(1)

图为位于山东省胶州市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孔子六艺文化园牌楼

在山东省胶州市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有一个山东省首个以传承儒家思想、弘扬齐鲁文化、拓展国学教育实践为中心,集文化、旅游、教育为一体的高端国学创新产业园——孔子六艺文化园。该园不仅有全球最高的孔子标准像(25.67米),还包括文化广场、孔子学堂、六艺学宫、汉字文化体验馆及儒家文化教育基地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传孔子曾到过胶州,并在胶州境内设台传道,留下许多足迹和传闻,今天在胶州仍有“讲课台”“洗砚泉”“撇车沟”“讲堂沟”“回车岭”等地名遗迹。

相传孔子有弟子3000名,其中有72名“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把他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著述《论语》。

《论语》中记载,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做人必须自己先正,才能正人,才能影响别人。在儒家学者看来,对人们的约束和驱动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的表率作用来实现。这种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的主张,直接影响到后世清官廉吏的言行。

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是当政者如果能端正自己的行为,对于为官从政之事来说还有什么困难?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怎么去端正别人的行为呢?廉政也是如此,自己廉洁了,才能为他人做出清廉的榜样。所以,每当受到诱惑的时候,必须能管住自己,抵制诱惑,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以修身为本”是儒家思想的又一个基本特征。孔子认为“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都是从政者修身的根本。他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要求人们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强调正视自己的过失,有知错即改、闻过则喜的勇气。

山东省胶州市检察院党组*、检察长王廷祥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实行“仁政”,其中就包含了清正廉洁的内容。时至今日,孔子倡导的“修身正己”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如今,在胶州市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建造的“孔子六艺文化园”,已成为胶州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这里,既可以仰望智者风范、汲取先贤精华,也能延续儒家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更能展示文化软实力、传递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带动胶州重现千年古埠的繁荣盛景。

近年来,胶州市检察院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教育引导,使干警明白权力不是荣耀和风光,更不是安逸,而是一份辛苦,一份责任。教育干警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确保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明辨方向,坚定立场,保持检察干警的崇高品格和一身正气。

(本报记者卢金增 通讯员丰建平 董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