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写作背景,傅雷家书创作背景介绍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1 20:38:41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2021年似乎来得格外艰难而缓慢。2020年12月29日一大早,又有一位人物永远停留在2020年——当地时间12月28日,翻译家傅雷之子、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于当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12月27日,傅聪被媒体报道确诊新冠肺炎。他的学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孔嘉宁发文透露,“傅先生已经住院两周,希望他能挺过来。”

傅雷家书写作背景,傅雷家书创作背景介绍(1)

傅雷夫妇与傅聪

1954年,傅聪赴波兰进修古典音乐。傅雷、朱梅馥夫妇开始与傅聪和儿媳弥拉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傅雷、朱梅馥夫妇决绝离世。12年的往来信件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后被傅雷次子傅敏编辑并出版,成了为大家所熟知的《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近4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多年来,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家书,读懂傅雷,追念傅雷一家在文学史上的留痕。今天,不妨重读“傅雷家书”,从父亲的回忆与叮嘱中再次看看信件对面的那个人——那个八岁半学琴、二十岁只身赴欧留学、此后名满天下又漂泊一生的著名钢琴家,傅聪。

傅雷家书写作背景,傅雷家书创作背景介绍(2)

在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1956)“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傅雷家书写作背景,傅雷家书创作背景介绍(3)

父亲为傅聪编辑并手抄的古诗词读本书影之一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1955)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音域。记者注)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1956)

傅雷家书写作背景,傅雷家书创作背景介绍(4)

《傅雷家书》本身的出版,也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历史变迁。不断增加书信,调整内容,变换出版社,从三联到辽宁教育再到译林,从一本十几万字的小册子变为一本傅家大书。傅敏初次编撰整理《傅雷家书》时,傅雷的信保留在远在海外的傅聪手中,而傅聪的信已在特殊年代中失踪,因此1981年最初版的《傅雷家书》没有傅聪的回信,只有傅雷1954年到1966年5月间写给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一开始很多读者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书里面只有父亲的信,却没有儿子傅聪的回信?傅雷的许多话,我们读着不知道他因何而发,傅聪的情况也只能在字里行间猜测和想象。直到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遗物,包括照片和文件,里面竟有遗失多年的傅聪回信。傅聪得知此事后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理由是自感年轻时的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因而至今傅聪给父亲的信,长时间没有出版。

傅雷家书写作背景,傅雷家书创作背景介绍(5)

伦敦,傅聪凝视着一九五九年二月八日于欧洲首次登台演出之海报,喜悦心情中包含着无限忧伤与思念。

2016年,译林出版社从傅雷家人手中获得独家授权。历经35年的出版历程,有来有往的《傅雷家书》完整版终于面世。这个版本除了加入傅聪回信,还收录了傅家照片及傅雷家书墨迹,同时邀请傅雷生前好友、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金圣华译注。因为傅雷家书中为表达一些微妙的意思,经常使用英法文词语。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金圣华教授将这些外文词翻译成中文,以括号形式标注在原文后面,在有必要加注释帮助理解的地方,她都加了脚注。在这些被傅聪称为“稚嫩”的回信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位少年音乐家求学经历的苦乐:他迸发的才华,他参加肖邦比赛的经历,他对肖邦等作曲家的理解和对鲁宾斯坦等演奏家的评论……

傅雷家书节选

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