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被载入语文书的作品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24 01:20:40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将童年的欢欣与伤痛娓娓道来,情深意切,打动了无数读者。其中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还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为许多人所熟知。

林海音小名叫英子,《城南旧事》就是以英子的口吻叙述的。在那篇文章里,林海音的父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爸爸爱花儿,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爸在院子里种了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秋天到的时候,还要买很多很多的菊花在院子里摆满。廊檐下、花架上……到处都是花儿。

林海音的爸爸对花儿悉心照料,在这上面投入了许多功夫。甚至有人说,林海音家姊妹那么多,都是因为爸爸爱花的缘故。作者自然知道,这不过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亲和花儿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林海音被载入语文书的作品,(1)

林海音在《我父》这篇小稿中写到,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常常和挑担卖花的讲价钱,每次都要买下整担的花儿,然后就立刻回到家动手收拾花儿。孩子们也兴奋地帮忙,把家里大大小小的花盆搬出来。似乎一年四季,家里都摆满了花儿。

因着爸爸的这个特点,在林海音的记忆中,爸爸的花儿似乎已经与爸爸融为了一体:当爸爸的花儿落了,也就预示着爸爸要离开了。所以当爸爸病了,连那些花儿都长得没有之前娇艳了。

那些对父亲的怀念与深爱,都在林海音描写花儿的一字一句里流淌着。

在这篇文章里,林海音通过回忆爸爸的花儿,回忆了自己的父亲。她说:"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那天,小英子参加毕业典礼,临去学校前,妈妈在她的襟上别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对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带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林海音被载入语文书的作品,(2)

小英子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欢送毕业同学的同乐会时,爸爸也在,还曾经劝她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如今,这个愿望竟然实现了,但爸爸却病倒了,在医院里,不能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也就是在这一天,英子长大了。参加完毕业典礼,英子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仿佛有什么预感似的,赶忙往家里赶。却看到爸爸种的石榴树下,几粒小石榴自己掉了下来。

正在这时,厨子老高说,要小英子赶快去医院——"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随着爸爸的离去,英子长大了,英子的童年结束了。她也继承了爸爸的坚强,开始承担起生命的责任。在这篇文章里,英子父亲的形象高大威严而温厚。父亲虽在她的生命中早早地离去,但父亲的形象却并没有早早的消失在刚刚小学毕业的英子的心里。

相反,父亲的独立、倔强与坚强,都被英子继承下来。他的热心、负责,都给英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永远地影响着英子以后的人生。

所以许多年来,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我对这其中父亲的形象,都是怀着敬仰与钦佩的。

林海音被载入语文书的作品,(3)

但却没有料到,正如朱自清的父亲并不只有《背影》中那一面一样,林海音的父亲,也有着我一瞬间难以接受的复杂。

林海音说,她的父亲有着多种的嗜好,甚至他的早死也与他多种的嗜好颇有关系,尤其是饮酒熬夜,对于他的肺病百害而无一益。但父亲是那样任性,没有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能看子女茁壮成长,既自己"死不瞑目",而子女们的童年美梦也"顿然破碎",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在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最让我震惊的一点,在于英子父亲与兰姨娘之间的暧昧。兰姨娘是施家的姨娘,三岁就被卖掉,从苏州来到了北京,靠男人生存。后来给施家做了姨娘。

英子的父亲一向是乐于帮助朋友的,连德先叔这样和政治有牵扯的人,爸爸都热心地留下了并给予帮助,当兰姨娘从施家出走,来到英子家避难的时候,爸爸也自然没有什么反对。英子对此本是乐见其成的。她喜欢兰姨娘,因为兰姨娘可以常常带她到城南游艺园去看戏,还可以吃小有天的冬菜包子。

兰姨娘爱笑,跟谁都有说有笑的,家里到处都是她的欢声笑语。她还有一颗镶金的牙,笑的时候嘴角向上一斜,露出小金牙来,随着笑声还露出酒窝——兰姨娘可以给她带来许多快乐。兰姨娘做什么都是新奇的,就连梳头发,她的麻花髻也比英子妈妈的元宝髻好看多了!

林海音被载入语文书的作品,(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