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劝说方法,烛之武劝秦师是如何说服的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1 18:08:5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好心劝说家人朋友,但往往变成“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结局,既没有达到劝说的目的,有时还会惹朋友生气,同时自己也气个半死。

而《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中,郑国烛之武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一己之力实力劝退秦晋百万联军,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

那烛之武的劝说之术我们可以拥有吗?答案是一定的,是的,我们也可以拥有这样厉害的劝退之术,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三点,就可以。

烛之武退秦师劝说方法,烛之武劝秦师是如何说服的(1)

01 态度真诚,消除戒备

烛之武退秦师劝说方法,烛之武劝秦师是如何说服的(2)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温·卡维林

我们与人沟通、劝说他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诚,进行推心置腹交谈,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烛之武第一次面见秦伯时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一张口就表明,我们郑国已经知道自己处在危急存亡的时刻了,他没有夸大郑国自己的实力,没有强装强大,而是态度真诚的直接把自己的处境说明白。

如此直白坦诚,让秦伯从感情上觉得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因为战争而紧绷的弦自然就放松了,自然而然的接纳了烛之武,这为他后来劝说秦伯打下了基础。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很多战争都是为争夺权利与地盘而发生的,所以这场秦晋围郑的战争也并非正义之战。那么,烛之武如果一开始就指责秦伯发动的为不义之战,我想秦伯一定会非常生气,没有人愿意听指责,烛之武的性命也就难保,更别说还要拯救郑国于水火之中了。

想要成功的达到劝解、劝说的目的,就要让被劝说人放下心里的防备,从心底愿意听你说话,这时真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对方,才能让对方卸下盔甲,与你平和的面对面交流,我们想要说出口的话才有机会说。

02 换位思考,陈述利害

烛之武退秦师劝说方法,烛之武劝秦师是如何说服的(3)

局外人当然可以轻巧地给他人以劝告。——德国席勒

当我们以居高临下的以局外人出现时,被劝说人往往感觉你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与痛苦感受,那你的劝说自然不会成功。

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把自己带入到事件中,把自己看做是他,从他的角度进行劝说,说服力自然就增强许多。

烛之武对秦伯的劝说便是这样的,站在秦国的角度考虑这次围攻郑国的后果是什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从地理条件上来说秦国攻打了郑国,是不利于自己管理的,反而有利于他国的领土扩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不攻打郑国,郑国可以为秦国提供补给,方便秦国的人。

这一反一正的论述,均是站在秦国的角度思考,帮助秦伯分析攻打郑国的利害关系,让秦伯一下就明白,攻打郑国对自己来说是无利可图的。之后,烛之武又分析了晋国一直以来的做法,经常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迅速瓦解两国的联盟关系。

《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烛之武这攻心的的两把刀直插秦伯的痛处,站在秦国的立场分析利弊,让秦伯立刻明白这次的战争存在很多隐患,于是心里的天平自然就倾斜了。

《共情的力量》这本书所说:“情感上的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

只有换位思考,与对方产生共情,才能让对方在情感上得到安慰,这时在分析利害关系,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我们的劝说才能更有效。

03 放眼长远,分析未来

烛之武退秦师劝说方法,烛之武劝秦师是如何说服的(4)

烛之武劝说秦伯

“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最后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分析,而是放眼未来,分析未来秦国的处境。

烛之武极力暗示郑国被灭后,秦国也会被攻打,这让秦伯心里不住的打鼓。作为一国的统治者,秦伯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利益,更是一个国家长久的发展。

这放眼长远,分析未来的最后一击,完全击破了秦伯的心理防线,于是他马上做出了退兵的命令,郑国也就从这次危机中存活了下来。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聪明人对现在与未来的事惟恐应付不暇,对既往的事岂能再去计较。——培根

过去的事情终将成为历史,而未来的才是我们去关注和努力的。劝说的技巧最后便是要放眼未来,让对方看到未来的结局,从而使对方接受劝说。

只有放眼未来,才能让对方看到结局的各种可能性,从而让对方从心底开始评估自己原来的想法与做法,自己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决断,这样我们的权说才能说是成功了。

劝说,不是把我们的思想灌输给对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让对方自己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这才是成功的劝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