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属于什么类型,文学回忆录上主要写什么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29 14:28:45

文学回忆录属于什么类型,文学回忆录上主要写什么(1)

刘醒龙,如雷贯耳的著名作家,曾以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他还是浙江外孙女婿,他夫人的外婆家在浙江义乌。

最近,刘醒龙捧出了一部沉甸甸的新书《文学回忆录》。他在书中端出的中国乡村,端出的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端出的一路走来那个血肉丰满、情感丰盛的真实的自己,端出的一个个与自己相关的人物:父亲、母亲、儿女、朋友、乡亲……还有端出的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知识分子的观察、思考,袒露出一颗赤子之心。

普通人最能击中我

记者:您写了一系列文学作品,也是关注现实的作品,其中有一个长篇小说叫《寂寞歌唱》,引起工人们的共鸣,您当时写的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所谓的改革家,结果一步步把一个不错的工厂搞垮掉了,关注时代里的“失败者”,您觉得自己有这个文学使命感吗?

刘醒龙:《寂寞歌唱》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改别人所常写的——来了个改革者企业就大有希望,而是写出另一种真实:有些人打着改革旗号,*却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勾当。小说还在印刷时,就被厂里的人一张张地拿出来传看。还让出版社的人带话表示感谢,言下之意说是他们周边的工厂正在上演如此一幕。无论作家愿意或者不愿意,好的小说,总是与社会在不经意间产生互动。文学与时代本来就是命运共同体,这正是文学的生命力所在。

记者:这些年在社会大潮中,最能击中你,想把他们写进你的小说里的,主要是哪些类型的人物?

刘醒龙:当然是那些最容易被大潮吞没的普通人。那些站立潮头呼风唤雨的人,我也会关注,一旦进入到我的笔下,就像我说的那话,再伟大的男人回到家乡也是孙子,无论何种了不起的人物,只要进到文学之中,就一定会还原成为普普通通的男人或者女人。也正是如此,一些所谓成功人士,像有默契一样,与同时代的文学保持着距离。有那么一些人,嘴里说自己是普通人,心里却特别不愿意。越是有这样的心态,越是表明自己的普通。

江南总是客客气气的

记者:您说您的全部情感来自乡村,这种情感有没有转移到城市呢?城市对您内心造成的冲击,会成为写作的灵感,或者成为您作品中的重要因素吗?

刘醒龙:环境的改变对人心的撞击非常大,在别的职业中,改变往往意味放弃或者失去,文学正好相反,面对改变,不得不多想一些,甚至都不需要思考,扑面而来的直觉都会成为文学中最为稀缺的东西。改变得好,创造力会更好。

都市与乡村,都市人与乡村人,二者之间就像人与自己的影子。被过度夸张的城市化是乡村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我们的城市化,不能建立在乡村贫困粗俗的基础上,那样的城市化是没有前途的。乡村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只是城市发展的话题太泛滥,将乡村形象遮蔽了。就像四面八方的光线太强烈,反而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记者:您是浙江的外孙女婿,夫人外婆家在义乌,您跟杭州还挺有缘分的,书中几次写到杭州,1995年《江南》杂志将那一年的文学奖颁给您的中篇小说《白菜萝卜》,作为一个武汉作家,您眼中的江南和江南文人是怎么回事呢?

刘醒龙:浙江算得上是典型的江南,相比之下,武汉也被人说成是江南,却是非典型的。苏东坡说过,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虽然过去一千多年了,变不了的东西还是变不了。苏东坡对西湖描写十分客气,这种客气很像浙江所代表的江南,凡事总是客客气气的。

记者:很多作家都将童年记忆作为创作的宝库,有的作家一生写作可能都离不开对童年、对故乡的挖掘,在《文学回忆录》中看到了很多您对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描写,非常的生动,很多年过去了,仿佛都历历在目,这些记忆对您的写作来说,重要性如何?

刘醒龙:这个秘密我在多年之前就发现了,一个人能够成为作家和艺术家,童年时候就已经悄悄地在老天爷那里注册了。童年时候的纯粹,与文学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个打小就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百分之百成不了作家和艺术家。怀想童年,无异于对文学艺术的返朴归真。

不要玩自己的影子

记者:您是1956年出生的,50年代出生的作家出现了几位曾引领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人物。这一代作家,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后来遇到了文学的春天,以写作改变了命运,如今在世人眼中,是功成名就的人。那么,这样的“功成名就”的处境,会影响这一批作家继续写出您说的“正面强攻”的作品吗?会不会脱离曾经特别关注的,给自己以创作营养的那个中国现实呢,也即“民间影响”,您会不会有这种警觉?

刘醒龙:担当正面强攻的任务,需要特殊的锐气,更需要年轻的生力军作为战略支援力量加入进来。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到该放下来的时候,就应该咬紧牙关真正放下来。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文学负责。

记者:到目前为止,最爱自己的哪一部作品?因为您是中国很早“触电”的作家,《凤凰琴》等作品很早改编成电影了,您现在怎么看待作家触电,还有火热的IP风潮?

刘醒龙:即便是当年改编过的几部作品很红火,自己也没有丝毫动过文学之外的心思。坦白地说,有时候我甚至想当面问那些触电上瘾的同行,是不是对文学失去信心,或者是更看重文学之外的东西?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千要不要将别样的选择当作食髓知味。有文学基础的人,再去涉足其他,肯定是好事,可以大幅提高别的行业水准。如今面对铺天盖地的时尚语言时,作家不得不做一些独立思考。

记者:巨大喧嚣的网络时代,您作为一个作家,怎么处理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的?

刘醒龙:从MSN到博客,再到微博和微信,我都没有缺席过,而且从来都是用真实姓名。所以,我有一个原则,任何不以真实面目出现的联系,我一概不予理睬。这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一条经验。小时候,大人经常提醒,不要玩自己的影子,玩影子的人,轻则夜里尿床,重的会遇上鬼魂。本来是很真实的人,却不愿以真的面目示人,非要变成影子,首先是对自身的不尊重。

(原标题《推出新书<文学回忆录>,刘醒龙接受记者专访——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 百分百成不了作家》。编辑陈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