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是突破还是出货,怎样判断拉高出货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02 14:15:10

所谓的尾盘也即是盘尾,一般是指股票收市前半小时的盘面表现。尾盘是多空一日拼斗的总结,故收盘指数和收盘价历来为市场人士所重视。开盘是序幕,盘中是过程,收盘才是定论。尾盘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承前启后的特殊位置,即能回顾前市,又可预测后市,可见其在操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尾盘拉升指的是股票在即将收盘时股价出现大单拉升,突然上涨的局面。尾盘是股市一天即将结束的标志,尾盘不仅是当日多空双方交战的总结,还是决定次日开盘的关键因素。主力拉升吸筹或放量震仓往往是在尾盘,市场波动最大时间段就是在临收市半小时左右。此时股价的异动,是主力取巧操作的典型手法,目的是为第二天的操作作准备。

尾盘拉升的原因:

1、粉饰K线图:尾市偷袭式拉升可以把原本已经走坏的形态修复好,在K线走势上制造上涨假象,粉饰K线图,拉出光头阳线,显示做多信心,但实际上却为派发筹码做准备;

2、机构吸筹:快速拉升脱离成本区,尾盘拉升,有可能是个股有重大利好消息或者重大事项即将公布,主力有时会在尾盘急速拉升甚至以涨停通吃的方式收集筹码。对于此种尾盘拉升,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但要注意分辨利好消息的真伪。

3、拉高掩护出货:股价在经过一段单边市拉升以后进入高位盘整震荡阶段,在分时图上,股价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均价线下方运行,弱态尽显。但在尾盘却出现意想不到的快速拉升,在散户投资者忙于追进的时候主力却顺利出货。

尾盘拉升的6种情况:

1.庄家为了保存实力,在抛盘比较少的尾盘进行拉升,消耗资金较少。

2.庄家当天在底部获得了足够的筹码,需要快速的脱离成本区。

3.获得了利好消息,比如说明天有重大的事项公布等,抢筹。

4.庄家货没有出完,需要快速的拉高,明天接着出货。

5.全天都在高位徘徊,最后涨停,显示主力做多决心强。

6.全天都在次高位徘徊,尾盘向上翘或者是回钩追买人气足,涨停则表明明天可能会高开或者是继续的上涨,会有短线的资金买盘涌入,推至涨停。

“尾盘拉升”的研判:

出现“尾盘拉升”,关键是要研判个股是处于低位还是高位?是否还有继续涨升的潜力?放量是大资金介入还是退出?

1、个股在高位出现“尾盘拉升”。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该股已经处在头部区域,即使日后还有可能再创新高,实质上也是强弩之末,屑明显的上涨乏力,投资者需要及时卖出;

2、“尾盘拉升”走势出现在个股的下跌中继平台的整理区域,后市极有可能出现平台破位下行的走势;

3、个股在低位出现“尾盘拉升”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介入信号。 如果在出现“尾盘拉升”之前,股价从底部逐渐抬高,成交量稳步放大,显示出主力资金建仓比较充分,那么,在出现“尾盘拉升”时,投资者可以积极跟进。

尾盘急拉案例图解:

全天的走势和成交量都是非常正常的,但股价在尾盘收盘半小时内出现了快速拉升。或者全天成交比较活跃,有明显的向下趋势,却在尾盘出现急剧的拉升动作。这一般都是有资金操纵的,看看他们的用意:

1、为了第二天的“高开”

拉高是突破还是出货,怎样判断拉高出货(1)

拉高是突破还是出货,怎样判断拉高出货(2)

2、护盘

a、若股价在当日底部成交几笔大胆,但股价并未明显波动,则大概率是主力之间筹码的交换,这是庄家将股价收回正常价格的护盘行为;

b、若股价盘中被大胆连续打压到低位,却没有明显的反手做多痕迹,表明庄家在减仓或者大胆开始出逃;弱势股价短暂下跌后,又被快速拉起,则属于震仓洗盘的情况。

3、准备拉升

完成建仓的庄家,为了将更多的跟风盘洗出去,往往会选择在尾盘突然拉升股价,第二日开盘继续快速拉升至涨停,不给投资者经常的机会,这也是大家经常看到,个股明明是尾盘拉的涨停,但第二天却莫名其妙非常强势的原因。

拉高是突破还是出货,怎样判断拉高出货(3)

4、做账

每个季度基金都要计算净值,季度末的最后一天是净值计算日,基金为了拉高自己的市值,通常会在季度末的时候去拉升自己的所持有的股票。

上市公司在年度会计结算的时候,为了公司账面上的盈利比较好看,获得投资者或银行的支持,往往也会在特定的时间安排特定的交易行为拉升股价。

但是,一般这两种情况之后,股价会自动修复到原位。

下面总结几类常见的尾盘拉升出货定式

(一)“一锤定音”出货定式

该形态是“一行白鹭”的极端形态,在收市前一分钟利用一笔至两笔对敲大单将股价迅速拔高,日K线形成“价升量增”的大阳线。个股全日走势平淡,股价窄幅波动,日K线的形成由最后几笔大单“一锤定音”敲定的,“骗线”痕迹明显(见图1-16)。

拉高是突破还是出货,怎样判断拉高出货(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