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的声音怎么形容词,爆竹声声的祝福语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4-29 16:54:20

鞭炮的声音怎么形容词,爆竹声声的祝福语(1)

鞭炮的声音怎么形容词,爆竹声声的祝福语(2)

“啪——啪——”“啪——啪——”这清脆的声音,比爆竹声响亮,比笛声悠长,打破了城墙公园清晨的宁静。凡是从城墙公园路过的人,无论早晚,几乎都能听到这接连不断的响声,常常有好奇者循声前去观看。原来,在公园的一块空地上,几位汉子正手挥长鞭,向地面甩动着,随之便发出了传得很远的声响。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弯腰,手腕一抖,大鞭子一甩啪啪作响。其动作利索、气势威武,猜想他们应该都是些壮年汉子。可事实上,他们大多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偶尔,还会看到“女汉子”在甩鞭,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

有资料称:甩鞭始于周,兴于汉,盛于唐,所谓“长鞭一甩,声震九霄,威武刚烈”。据说,周朝的姜子牙是战场中甩鞭御敌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在君王出游时用甩鞭之声营造威严气势的人,故此项活动也被称为“太公神鞭”。不过,在我看来此说有些附会。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则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姜子牙用的该是硬鞭才对,就如同秦叔宝用的双锏一样,是一种冷兵器。硬鞭应该是挥,假如甩出去,又怎么能够收回来呢?

我相信另一种说法。鞭炮未出现之前,人们用甩鞭来表达祛邪和喜庆之意。后来火药出现,鞭炮则逐渐替代了甩鞭。《宋史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周官条狼执鞭趋辟之遗法也。内侍二人执之,鞭鞘红丝而渍以蜡。行幸则前驱而鸣之,大祀礼毕还宫亦用焉,视朝、宴会则用于殿庭。”可以想见,在这些大礼中,这些内侍不断甩鞭子,啪啪响一阵,该是怎样的气势!现代世界各国举行盛典时,一般均鸣礼炮,追本溯源,“鸣鞭”恐怕是始祖吧。

谈鞭就不能不提静鞭。静鞭,即肃静鞭,鸣静鞭是在天子举行朝会大典时的仪仗,亦称鸣鞭、净鞭。据《清会典》载:“静鞭,黄丝,长一丈三尺,阔三寸。梢长三丈,渍以蜡。柄木质髹朱,长一尺,刻金龙首。”静鞭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而《东京梦华录》有明确记载,皇帝出行时,驾近,就会排列十余人一起击鞭。此说恰好与《宋史》记载的“殿前指挥使,行门二十二人,鸣鞭十二人,孝宗增为一十四人”交相印证。清朝从康熙八年以后,每次“朝会”都有两次鸣鞭:一是皇帝从中和殿出来到达太极殿(金銮殿)时,銮仪卫官高喊“鸣鞭”,于是响三下净鞭;还有一次是典礼完毕,又响三下净鞭——皇帝起驾回宫,群臣退下。

为何甩鞭能发出如此清脆的响声呢?据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鞭子甩动后猛然一抽的过程中,会在运动方向上形成环状,速度瞬间达到音速,导致发出响声,而此时鞭梢速度更是音速的两倍,所以即便传得很远都能听到。难怪,甩鞭者让鞭子在头顶旋转几个圈,然后猛地一抽,鞭子与空气的摩擦恰到好处时,就发出了清脆的啪啪声。

言归正传,按分类而言,甩鞭属于软鞭。软鞭一般以生牛皮、牛筋、橡胶带等编织而成,也可以以麻绳编制后用油浸透制成。甩鞭由鞭把、鞭身和鞭尾三部分组成。其长度按需要而定,可长至二丈,也可数尺短。软鞭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一般作为礼器、劳动工具或刑具。

甩鞭是一种全身的运动,也是一种力量的训练。甩鞭需要全身肌肉协调用力,由于肩部的活动比较多,对现代人常见的肩周炎和颈椎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加上此鞭易于携带,实用性强,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学甩鞭必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轻到重,由短鞭到长鞭,由声音较小变得声音较脆。行家有言,练鞭一定要鞭法清晰,步法稳健,鞭随身转,亦随步换,收放自如,快而不乱。鞭法讲究:纵打一线,横打一扇,收到手中是一团,抡将出去是一片。收回时要软、要柔;打出时要刚、要快。所以有这样的谚语解释鞭法:“收回一团放出一片。收回如虫,放出如龙。收回如鼠,放出如虎。”甩鞭更需要技巧,“鞭是一条绳,全靠缠得清”。如果缠绕不清,势必打不着人而打了自己。

然而,任何事都是双刃剑,甩鞭虽然可以健身,但一定要注意场合和时间,否则就可能扰民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