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备忘录的感悟是什么,昆虫备忘录的读后感想是什么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7-10 23:05:51

《昆虫备忘录》是一本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随笔选。编者金波先生本身是儿童文学名家,再加上这本书面向的是小学生,因此入选的27篇随笔即便主题各异,但却有一个相同的特征——盎然的童真与童趣。

昆虫备忘录的感悟是什么,昆虫备忘录的读后感想是什么(1)

书名叫做“昆虫备忘录”,书中的不少主题都与昆虫相关。比如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昆虫》的文章,专门记叙夏天的各种昆虫,诸如蝈蝈、蝉、蜻蜓和刀螂。篇幅都不长,但文字却妙趣横生。

更重要的是,在文章的背后,汪曾祺先生讲述了他写这些昆虫的原因,同时也是对当下儿童教育的殷切期望: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

紧跟着上面这篇《夏天的昆虫》的是一篇名叫《蝈蝈》的文章,这篇文章简直可以视作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将父亲的蝈蝈玩死了,结果自己化身蝈蝈,被送入皇宫满足皇帝的斗蛐蛐趣味。篇幅也不算长,但读完之后却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感想。

评论家孙郁在其著作《思于他处》中曾探讨过汪曾祺作品中的语言,并认为其“拓展的是一条词语的幽径”。

汪曾祺先生对于语言的重视在《昆虫备忘录》中也有体现。比如在“公共汽车”一篇中,他讲述了他对于公共汽车司机的观察,书中说“语言,是得要从生活里来的。”

我们可以从本书的任何一篇中验证这一观点,汪曾祺先生无论是写什么主题,都紧贴生活本身。

汪曾祺先生对于语言的注重其来有自,在后面一篇回忆沈从文的文章《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中,他记述了和沈从文先生的一次对话。

汪曾祺在沈从文的课上曾写过一篇小说,他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但沈从文先生的回复却是,“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

此后汪曾祺先生就明白了语言的重要性,比起花哨和哲理,真实更是他想要追求的。

这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详细地回忆了汪、沈二人的交往,写得极具感染力。让不曾见过沈从文先生的读者也对其心向往之。同时书中还提及了沈从文先生的学术作风以及一些趣事。仅仅通过一篇文章就呈现出一个复杂立体的沈从文先生,让人不得不佩服。

除了回忆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书的最后还有两篇回忆闻一多先生和王文英老师的文章,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最后一篇回忆王文英老师的文章。王文英老师是汪曾祺幼稚园的老师,他仅仅凭借记忆就将多年前的往事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再次回归了整本书最核心的主题——童真与童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