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篮球队五名队员,篮球一个队共几个人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6-03 00:52:39

一个篮球队五名队员,篮球一个队共几个人(1)

叶沙篮球队成员黄山(化名),今年22岁的他接受了叶沙的眼角膜捐赠。图/受访者提供

一个生命永远定格在16岁的少年叶沙(化名),给我们留下一支篮球队。

这是一支特殊的篮球队,5名队员素昧平生,却因为移植少年捐献的器官,从此血脉相连。

他们是一支球队,也是“一个人”,为了那个篮球少年的梦,他们相聚在一起。正如叶沙父母期盼的那样——只要叶沙的心脏还在世界上跳动,叶沙就还活着。

本报记者张树波实习生迟梦凡通讯员沙丽娜长沙报道

“我是叶沙的眼睛”“我是叶沙的肺”……在不久前举行的WCBA全明星赛上,5位穿着红色队服的篮球队员身上都印着同样的名字“叶沙”。他们的球衣编号分别是“20、1、7、4、27”,刚好组成2017年4月27日。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特殊的日子。那天,16岁的叶沙因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捐献了自己的心、肝、肺、肾、眼角膜等,给了他们重获新生的机会。

对于叶沙的父母来说,这一天更是难以忘怀。看到原本健康活泼的孩子再也不能起来,他们选择让儿子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捐献器官。签署协定时,父母想给叶沙留下一个肺,但想到有病人在等着救命,还是决定在捐献栏打了勾,“既然可以多救一个人,那我们就救吧,不留了”。

既然能多救一个人,那救吧

27岁的孟风雨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工作,是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回忆起两年前叶沙的那次捐献,她仍然觉得很感动。

2017年4月26日下午,叶沙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第二天早上7点20分,叶沙被宣布脑死亡。当时,叶沙的父母无法接受叶沙的病情,对器官捐献也有些抵触。在叶沙母亲心中,孩子性格腼腆,成绩一直是年级前几名,拿过化学单科王、数学竞赛一等奖,还喜欢唱歌、打篮球。可孩子才离开,却让她将孩子的器官捐献出去,这怎么舍得。

“叶沙家人的朋友告诉他们,脑死亡是无法逆转的,但器官捐献是一件好事,也能给自己留个念想。”孟风雨说,叶沙的老师告诉叶沙父母,叶沙的高考志愿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经再三考虑,叶沙父母觉得器官捐献是另外一种救死扶伤,也算圆了叶沙的梦,便主动联系红十字会,表明了器官捐献的意愿。

在填写“器官捐献登记表”时,叶沙的父母首先勾选了“心脏”选项,他们认为,只要叶沙的心脏还在世界上跳动,叶沙就还活着。当知道肝、肾可以救助三个人,眼角膜能让两个人重见光明时,他们也全部勾选了。

在捐献“肺”器官时,叶沙的父母犹豫了,总觉得应该给孩子留点什么。可得知有病人在等待肺移植救命时,他们还是在捐献栏里打了勾。“既然可以多救一个人,那我们就救吧,不留了。”整个签字确认,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做了器官协调工作后,才真正意识到捐献者家属的大爱是多么重要。”孟风雨说,等待移植的病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熬着,有些人等着等着就没了,有些人等着等着家就散了,能重获新生是件非常幸运的事。

为了完成叶沙梦想聚在一起

接受叶沙器官移植的包括长沙人黄山(化名)。

“我是叶沙,叶沙的眼睛。”黄山今年22岁,是名装载车司机。2016年,黄山发现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检查时已经看不清视力测试表的最上排。医生诊断这是一种先天眼疾,只是之前一直没有发作。由于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黄山只能通过移植眼角膜才可能恢复视力。

黄山是幸运的。2017年,他接受了叶沙的眼角膜移植,视力逐渐恢复,又可以正常工作了。2018年,从器官捐献中心得知叶沙生前的梦想后,他下定决心为叶沙圆梦,与其他器官受捐者一起组建了“叶沙篮球队”。

谈到这支“一个人的球队”,黄山说,之所以起名叫一个人的球队,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接受了叶沙的馈赠,是叶沙的一部分,“我们也是为了完成叶沙的梦想才聚到一起的”。这支球队中,每个球员的编号都蕴含深意,黄山的编号是27号。大家的编号合到一起是2017年4月27日,这是叶沙离世的日子,也是叶沙器官捐献的日子,“这也是我们对叶沙的纪念”。此外,还有一名永远不会出现的队员——16号队员叶沙,这个永远停留在16岁的少年。

黄山说,他和其他几名队员见面后,一直想为叶沙的父母做些什么。“听说叶沙的父母开了个烘焙坊,去年中秋节,我们5个人都悄悄买了一些月饼。”黄山说,他们约好,以后每年4月27日,无论人在哪里,都到长沙小聚,为叶沙扫墓。“我们就是叶沙,叶沙就是我们。”

得知叶沙的故事后,黄山说自己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去年,公司一位同事生病,医药费不够,黄山主动捐赠了一笔钱,“尽能力去帮他,虽然钱少,也算尽了一份力。”

数据

全省近5000个患者重获新生

近年来,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6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约为1:30。

2月25日晚,记者从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获悉,截至目前,2019年全省实现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48例,共捐出大器官134个(其中肾脏92个,肝脏41个,心脏1个);历年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2042例,共捐出大器官5408个(其中肾脏3915个、肝脏1454个、心脏32个、肺脏7个),4982个重病患者重获新生。

记者张树波

链接

叶沙球队队员

20号队员:刘福,49岁,肺移植受益者。刘福出生在湖南农村,18岁起就在不同的矿井间辗转。28岁时他被确诊为尘肺病,呼吸越发困难。

1号队员:胡伟,50岁,肾移植受益者。胡伟的母亲死于肾病,父亲做过肾移植,2016年胡伟也得了尿毒症。

7号队员:颜晶,14岁,眼角膜移植受益者。14年前,颜晶出生在湘西大山,右眼天生自带浑白色肿瘤,在学校被一次次地嘲讽、排挤。

4号队员:周斌,54岁,肝移植受益者。曾被评为优秀干警,却被病痛击倒危在旦夕,只有进行肝脏移植才能挽回生命。

27号队员:黄山,22岁,眼角膜移植受益者。因长期上夜班,眼睛略显浮肿,圆锥角膜问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面临失明危机。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