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儿子,陆游的儿子是否上了战场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6-20 12:38:03

陆游的儿子,陆游的儿子是否上了战场(1)

文|沙尘暴(读史专栏作者)

1

众所周知,陆游是南宋,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和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情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他还是卓有成就的史学家,他所著的《南唐书》“简核有法”,被誉为“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史学名著。

然而,也许是太爱国的缘故,早在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就因与投降派代表人物秦桧不和,遭其排斥,以致仕途不畅。

直到宋孝宗即位,陆游才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但因坚持抗金,而屡遭主和派排斥。

尽管如此,陆游的抗金意志依然毫不动摇,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以图恢复中原。

可是宋孝宗只顾醉生梦死,成天在宫中取乐,对陆游的建议置之不理,陆游向大臣张焘“诉苦”。

张焘进宫质问宋孝宗为何对陆游的建议不理不睬,宋孝宗不敢拿正气凛然的张焘怎么样,转眼就把陆游贬为镇江府通判。

愈受打击,陆游的抗金意志愈坚定,继续为抗金出谋划策。

当他得知张浚被任命为都督,主持北伐事宜,立即上书张浚,建议他千万不要轻率出兵,应制定一个长远之策。

可惜张浚没听进去,立即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率军出击,虽然收复了灵璧、虹县,却因这两人不和,导致宋军在“符离之战”中大败,张浚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不停地被贬和免职,也是陆游的家常便饭。

但他的抗金意志,始终不渝,矢志不移,驱逐外辱、恢复中原,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始终在为这个梦想而奋斗。

2

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将他的梦想击得粉碎。

他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来的,不是“王师北定中原”。

而是礼部侍郎史弥远发动政变,*了抗战派首领、宰相韩侂胄,派人提着韩侂胄的头前往金国,与之签订了屈辱的《嘉定和议》。

《嘉定和议》的签订,等于宣告北伐彻底失败。

听到消息的陆游万分悲痛,忧愤成疾,卧床不起,于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终年85岁。

临终前,陆游强撑病体,怀着满腔悲愤和万分遗憾,写下平生最后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这首名叫《示儿》的绝笔,很明显是写给他儿子的,不仅表达了没有看到光复河山的遗恨,还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希望:

咱们的军队收复失地的时候,给我烧纸时别忘了告诉老爸一声,以便老爸能含笑九泉。

然而,九泉之下的陆游,不仅心愿始终未能得到满足,他如果泉下有知,肯定还会为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而感到耻辱。

因为他这个名叫陆子遹[yù]的儿子,所关心的,根本不是王师能不能北定中原,他的心思,完全在另一方面。

3

也许是老爸一生清廉,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遗产的缘故,老爸去世后,陆子遹对金钱和个人前途的追求,到了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后果的程度。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是这父子俩做人的差别,不是一般地大,如果说陆游可以上天堂的话,那么他这个儿子,死后只配下地狱。

陆子遹是在父亲死后,靠老爸的声望和世谊走上仕途的,最初担任溧阳县令。

当时的当权者,不是皇帝,而是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弥远,也就是*了韩侂胄,与金人签订屈辱条约的那个。

这家伙最大的“本事”,除了一味对金屈服妥协,*害抗金将领,与金签订屈辱的条约,还有就是疯狂掠夺人民,招权纳贿,根据官员孝敬的多少,来决定他们的任命和提升。

而且这家伙,对土地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热爱,这使陆子遹看到了“希望”。

陆子遹没钱为自己铺一条上升通道,但是他“有”土地,他可以用史弥远最爱的土地,来投其所好。

尽管隶属于建康府的溧阳地少人多,但其下辖的福贤乡有六千亩土地,陆子遹要把它献给史弥远做庄园。

史弥远说,这个可以有,但身为国家干部,咱不能白要,因为这是人民的土地,是人民活命的根本,所以咱出钱买,而且还不能少,一亩一贯钱。

这是什么概念呢?岳飞之孙岳珂写了一本名叫《愧郯录》的书。

据此*载,南宋中期,由于包括战乱在内的各种原因,导致土地价格飞涨,已经从宋初时的平均两贯一亩,飙涨了一百多倍。

而史弥远出的“高价”,是一亩一贯,比宋初时还少。

4

这不是买卖,是明抢。

这个价格,老百姓是不可能接受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官陆子遹,给他们的价格更低:两亩一贯。

这笔“买卖”做成后,他陆子遹毫无疑问将成最大赢家:既能白落三千贯钱,又讨好了权贵史弥远,今后的长远利益,必将大大超过这点眼前利益。

这已经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了,简直是丧心病狂!

他们夺走的,不是老百姓的土地,而是身家性命!

老百姓被迫“自卫”,一纸诉状,将陆子遹告了。

史弥远笑了:陆子遹,这是告你掠夺民田的,你自己处理吧。

陆子遹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然不会去安抚民怨沸腾的乡民,而是动员他们搬迁。

那是他们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所,往哪里搬?搬到月球上去吗?也行啊,请领导提供火箭。

不搬是吧?

难不倒我姓陆的,二十一世纪的城管,早就教会我怎么做了!

于是,他带着兵丁胥吏们,如狼似虎来到圈定的地界,先是把拒绝听命的乡民捆起来,然后一把火,把他们的房子烧了。

5

尽管这样,被捆绑的乡民还是不服,胆子大的竟敢开口骂他——做这等缺德事,当心生个孩子没屁眼!

陆子遹说,没关系,等将来科学发达了,弄个人造肛门。

然后把他们全部关进监狱,严刑拷打只是小意思,往他们嘴里灌大粪也是轻的。

再不写“自愿献地”的字据,有的是更缺德的手段,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挺过去。

他很幸运,他统治的这些“刁民”都很“怕”死,每个人都立了字据。

这笔“交易”做成后,陆子遹从之前的穷光蛋,一跃而为当地的土豪。

家里竟然用上了包括银砚匣、银火炉、银酒具在内的银器,算是对他老爸导致的清贫一种补偿吧。

陆子遹的伤天害理,自然遭到老百姓切齿痛恨,一些过去与他关系不错的人,也唯恐避之不及,他的一个朋友,甚至写诗痛骂:

寄语金渊陆大夫,归田相府意何如?

加兵*戮非仁者,纵火焚烧岂义夫!

万口衔冤皆怨汝,千金酬价信欺予。

放翁自有闲田地,何不归家理故书!

6

有人说,陆游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儿子,是因为他老来得子,从小溺爱、放纵的结果。

如果真是这样,实在令人替他惋惜!

值得玩味的是,在一些正史中,陆子遹的这段黑历史被完全掩盖,只表现他“勇革积弊”、“造福百姓”,甚至“忠肝义胆”的“光辉事迹”,使他的形象,看起来还很高大上。

尤其是《宋史·陆游传》,更是对他的儿子(据说陆游有两个儿子)只字不提,一改名人传记后面基本上都要附上子嗣的惯例。

相关史籍如此处理,也许是为了给他真正高大上的英雄父亲,留一点面子吧。

但他的儿子如何不堪,也无损于陆游的高大形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