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里孙权是一位怎样的人,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什么要学习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1 22:12:16

初中教材里的五位帝王,改变了认知

吴开荣

诸侯帝王,地方或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权力,但就人性而言,仍有普通人的性格。他们或残暴或仁慈,或刚愎自用或从善如流……初中语文教材有几位王侯帝子,性格各异,尽管他们在文章中并不是主人公,但形象还是很鲜明的。

孙权劝学里孙权是一位怎样的人,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什么要学习(1)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里的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王,文章叙述了一件他勉励属下吕蒙读书学习的故事。吕蒙是吴中大将,身居要职,孙权对吕蒙关爱有加,寄予厚望,“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以军中多务辞,孙权有点责备,接着他又拿自身经历来现身说法,鼓励吕蒙坚持学习,吕蒙不负所望,爱上读书的吕蒙今非昔比,长进惊人。孙权对下属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对部下真心关怀,又寄予厚望;对自己爱读书勤读书引以为傲。这是一位有才华、严要求、真关怀的君王形象,怪不得辛弃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劝学里孙权是一位怎样的人,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什么要学习(2)

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里的汉文帝是西汉皇帝,文章叙述了他前往霸上、棘门、细柳劳军的故事。皇帝先到霸上和棘门军,是“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而到周亚夫的细柳军则完全不同:军中士吏一个个全副武装,无论是面对皇帝的先导还是皇帝本人,竟然都阻止入内;进了军营,也必须遵守营规约束,只能缓行,不能驱驰;汉文帝见到周亚夫,但周亚夫没有跪拜,严格遵守军礼。汉文帝在细柳军并未得到“至尊”的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称赞,若是换其他皇帝,内心早就会不满甚至会迁怒。其实在“匈奴大入边”的背景下,汉文帝需要细柳军这样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他知道自己需要怎么样的人才。汉文帝是一位重视边防、开明、识大体的帝王。

孙权劝学里孙权是一位怎样的人,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什么要学习(3)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里的秦王是“并吞六国之心”的秦始皇,文章叙述了秦王咄咄逼人的强势到低头认错的故事。秦王先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傲慢无礼,气势汹汹,以“秦灭韩亡魏”的威逼和“十倍之地”的利诱,再兴师问罪“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着,轻寡人与”。唐雎有理有节,沉着应对,义正辞严回绝秦王。秦王进一步威胁恫吓,说明“天子之怒”的可怕后果---“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唐雎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应对,举了三位勇敢的刺客,暗示自己也要效仿他们,很快唐雎按剑而起,摁住秦王。秦王显然被吓坏了,“长跪而谢之”。这是一位前倨后恭、色厉内荏、外强中*君王。“从实力出发”霸气傲慢,碰到“不吃这一套”的硬钉,立马就怂了。

孙权劝学里孙权是一位怎样的人,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什么要学习(4)

九年级上册《曹刿论战》里的鲁庄公是战国时期路过的国君,文章叙述了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鲁庄公虽有点“鄙”,见识短浅,但他礼贤下士,曹刿虽是平民,但可以与国君交谈;他知人善用,在看清曹刿的才能后,战场上虚心听取他的意见;他身先士卒,在残酷的战场上他和战士们一起在前线。这是一位为国事操碎了心的君王。

孙权劝学里孙权是一位怎样的人,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什么要学习(5)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齐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威王。文章叙述了齐威王虚心纳谏勇于纳谏的故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皆朝于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这是一位从善如流、勇于改革的王侯。

王侯帝子从维护自身的统治出发,大都帝王还是能够从国家利益、百姓福祉考虑的,读了教材中的五位帝侯,有些固有的认知应改变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