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司鼓扎子口诀,打鼓必背口诀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1-03 15:01:43

随着行乐《红沙》、坐乐《九条龙》《南吕一枝花》、韵曲《柳生芽》等曲目的一一亮相,美妙的乐曲带领观众步入了历史长河,特别是长达25分钟的《四折鼓》,大气磅礴、气势恢宏。3月2日晚,日本大阪富林田市西安鼓乐音乐会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秦腔司鼓扎子口诀,打鼓必背口诀表(1)

2月2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景昭用已有百年历史的坐堂鼓表演。

2月28日,记者来到周至县集贤镇探访西安鼓乐。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景昭老人家里,一团红布被慢慢揭开,清道光六年的手抄古曲谱穿过近200年的时光与今人相见。顾景昭老人的弟子张亚玲对着古曲谱上如同天书般的“蝌蚪状”文字,高低曲折、抑扬顿挫地唱了起来。隋唐的宫廷宴乐经过千年的时光流转,仍然被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让今人得以一饱耳福。

一叠古谱,一段唱腔,一场表演,两个乐社共同讲述了南集贤与西安鼓乐的前世今生。

口传心授的隋唐宴乐

秦腔司鼓扎子口诀,打鼓必背口诀表(2)

2月2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田中禾给西安鼓乐传习所学员指导。

“集贤村也称南集贤,据周至县志记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南集贤分为东瀛和西社两个部分。东瀛为皇家行宫御苑,西社为百姓聚集社区。终南山风景秀丽,沿途山水曲折蜿蜒,所以宫廷贵族经常在此游玩、狩猎、度假,宫廷的各种礼仪、行为以及宴乐等,在村民中已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影响。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和杨贵妃慌张西逃至马嵬驿,宫廷庞大的皇家乐队为躲避战乱,也逃至集贤,避难3年有余。乐师们为了回报当地百姓的收留奉养之恩,将宫廷音乐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百姓,鼓乐从此在这里世代相传,民众把皇家宫廷音乐的曲谱演奏形式传承至今。”77岁的南集贤西村乐社第46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田中禾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这些都是我师傅生前反复对我讲过的内容。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古曲谱本、乐器种类以及演奏形式,集贤鼓乐的起源实属隋唐皇家宫廷宴乐,集贤鼓乐也是西安鼓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这里的乐社从诞生起就是‘泥腿子’乐社,1200多年来所有的传承者都是农民。他们农忙拿锄头,农闲拿乐器,一代代地把鼓乐保存传承了下来。”田中禾老人讲述道,“我4岁就对鼓乐有了记忆。因为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父亲在深秋的一个晚上,把我抱进了乐社,让张有明社长给我起小名。那天晚上,我对鼓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我8岁那年,有一天在演出之前,淘气的我拿起了案上的鼓槌,敲响了案子上的鼓。侧耳听完我的鼓声,张有明社长把我揽到怀里,慈祥地说,娃呀,等你长大了我给你好好教。15岁那年,我正式拜他为师,从此,鼓乐与我终生相伴。遇到师傅,是我今生的幸运。”

秦腔司鼓扎子口诀,打鼓必背口诀表(3)

图为清道光年间西安鼓乐古曲谱。

过去在南集贤中间有条小河,以河为界,有两家鼓乐社,一个叫南集贤东村乐社,另一个叫南集贤西村乐社,东村鼓乐称“香会”,西村鼓乐称“水会”。西村乐社和东村乐社同出一脉,二者的分离源自一个古老的“斗乐”传统。“怎么让后人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祖先们想了一个办法,把乐队一分为二,每年正月比赛,利用好胜心激励后人不断学习。”顾景昭老人向记者详细描绘了当年“斗乐”的盛况。通过老人的描述,记者了解到,每年到了“斗乐”的时候,两个乐队分坐两边,轮流吹奏乐曲,有时候能从夜晚“斗”到清晨。顾景昭说:“两个乐队每年要在小河隔岸‘斗乐’,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南十字,正月十六的晚上在北十字。接龙比赛中,不能表演重复的曲目,谁家接不上,谁家就输了。输家在观众的嘘声中退场,回去苦练一年,等待来年再‘斗’。”

记者步行到当年划分两社的地方,早已不见了当初的界河,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广场将其取而代之。大大的戏台建在广场的醒目位置,村民们在这里尽情地休闲娱乐。

“作为一个南集贤人当然觉得自豪咧。西安鼓乐享誉海内外,吸引外国人也来村上,要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这是老祖宗给咱留下来的一种文化。”村民巩菊凤说起鼓乐喜得合不拢嘴,“我父亲就是乐社的老艺人,我从小听着鼓乐长大,也能唱上两句。我的弟媳也是乐社成员,经常出去演出,家里人都很支持。他们不仅在外面学到了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五湖四海。”

记者期待明年正月,在这个大戏台上看到中断了多年的“斗乐”盛况,亲眼目睹乐师们身穿五彩花衣,在百余“宫娥”的伴舞下,掀起一场“风搅雪”。

秦腔司鼓扎子口诀,打鼓必背口诀表(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