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基本情况,海子最后怎么样了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6 01:25:12

海子的基本情况,海子最后怎么样了(1)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的名句,几乎人人都会念。这个热烈又偏执的灵魂,用浪漫的语句揉进所有诗里,却早早在火车轨道上了结了自己的一生,也了结了一个诗歌的时代。

以梦为马——吟唱诗句,也吟唱时代

海子原名为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在农村长大。和那个贫瘠时代的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海子在乡村间的童年满是悲戚与痛苦。他是家中的老大,底下有三个弟弟,还是个孩子的他要负起照顾更小的孩子的责任。每次吃饭时,他总让弟弟先吃饭,自己吃剩饭。平日里一边学习,一边还要帮家里干活。从学校回家时,要步行几公里的山路。回学校时,带着能吃上一周的咸菜和生米。

童年的快乐很少,多数日子是忙碌的,更多的日子带着无奈和心酸。海子的很多诗中描写乡村的景物,湖泊、蓝天、白马,但每一种都蒙着一层悲伤的尘。

海子是个天才。四岁时参加主席语录背诵比赛,十岁就读中学,十五岁时以超过录取分数线六十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是系里年纪最小的人。1982年时,海子开始诗歌创作,与西川、骆一禾三人组成了“北大三诗人”,被人称为“北大三剑客”。

海子的基本情况,海子最后怎么样了(2)

从1982年到1989年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两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大多是诗歌。和西川、骆一禾两人沉稳厚实的诗风不同,海子的诗热烈、飘逸、浪漫,字句间要么像海浪拍打石礁,要么像烈火烧尽房屋,既悲凉苍远又烧灼滚烫。读海子的诗,能感受到他的情感世界是十分复杂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微妙的时代,历史遗留的伤痕和改革开放注入的新血液相碰撞,撞击出人们笔下寄托情感的诗句——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海子是这个黄金时期最顶端的代表。海子的内心住着一个纯粹的孩子,但他又把现实主义揉进了充满浪漫色彩的诗里,吟唱着诗歌,也吟唱着时代,给人很不一样的感受。

海子的诗是先锋性文学的代表,可贵的是带有先锋性的同时还带着可诵性和抒情性。以至于海子死后,很多人都觉得一个诗歌的时代消逝了,后代再没有人的诗像海子的诗一样有那样强烈的先锋性。

五封遗书

1989年3月26日,海子抱着四本书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了结了自己二十五岁年轻的生命。

多年来,对于海子自*的原因,众说纷纭。

海子的基本情况,海子最后怎么样了(3)

在他奔赴坟墓之前,他留下了五封遗书:第一封和第二封,皆指出是常远和孙舸两个道教徒使他精神分裂两个人不断折磨他,要为他的死负刑事责任。第三封写给他的父母,当中提到如果自己死亡,一定要找常远和孙舸两人报仇,但是要先学好气功。第四封写给骆一禾,同样说常远和孙舸两人是凶手,其次嘱托骆一禾为他整理诗稿。第五封写给校领导,不外乎说自己因精神分裂而产生的行为都是由常远和孙舸造成的。

在这五封离奇的遗书中可以看出,海子有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终日遭受折磨。有关部门对遗书中提到的常远、孙舸,以及其他有关证人进行调查,身为国家干部的常远还因此提交了书面报告。常远在报告中提到,自己对此很不可思议,平日和海子基本没有什么过节,两人还是朋友,实在是毫无道理。

此外,种种调查都把海子的死因指向精神分裂。但也有人认为,海子会自*是因为江郎才尽,就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样。当时的海子已经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诗人,成就太高,但从反面来说,已经很难再写出顶尖的作品,这让海子心中感到痛苦失落,深受折磨,于是渐渐走向了精神分裂。

但就如西川所说,深究海子的死因,要回到他本身的性格当中探寻。他简单、偏执、敏感、脆弱、倔强,有时很热情,有时沉浸在痛苦中,这样的一个人总是不容易幸福。爱情生活中的一切,在他心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子的基本情况,海子最后怎么样了(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