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200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6 13:15:51

人生中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面对困难选择何时退出。是要坚守当前正在减少的回报,还是立刻退出再寄希望于在别处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对于挖金矿来说,无论哪一个金矿都会有开矿成本不足以支持金子产出的时刻,一旦到达了这一刻,就应该退出寻找新矿。

捕食灌木上毛毛虫的鸟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时刻鸟获得的能量无法支持它寻找到更多的毛毛虫,也就是退出转战其他灌木的时刻;对于蜜蜂,承载花粉消耗的能量无法抵过花粉本身提供的能量时,便是停止收集花粉、飞回蜂巢的时刻。

1976年美国生态学家埃里克·查诺夫(Eric Charnov)提出了边际价值理论(marginal value theorem),总结了这样一个数学化秘诀,来精确描述获得最大回报再退出的时刻。不仅如此,边际价值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引出最佳觅食理论到描述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本质上,边际价值理论在不考虑支出和收益本质的情况下,提供了最大化每一份支出所获得收益的一般策略

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200字(1)

它选择下一顿美餐的地点不能太远。图源Greyson Orlando

狩猎的瓢虫

瓢虫的食物是蚜虫,不过瓢虫捕食蚜虫的过程更像是人类徒手吃龙虾的过程,因为蚜虫的外壳(外骨骼)对于瓢虫来说就像是龙虾壳对于人类一样难以穿透。无论是哪种情况,在最初享用完最多汁的部分之后,瓢虫和人都需要花费越来越多的精力来获得更多的食物。人类面对的难题是何时停下来转向另一道菜;而瓢虫也差不多,它得决定选择放弃当前这只蚜虫而寻找另一只的时刻。

如果瓢虫太早放弃一只蚜虫,那么它就会浪费掉容易到嘴的食物;又或者它太晚放弃,那么太多的力气就会用于获得越来越少的食物,但其实这些食物往往很容易通过找到其他蚜虫来获得。那么就会存在一个不早不晚放弃的“黄金时间”。为了求出黄金时间,需要对瓢虫的进食行为进行更细致的测试。

蚜虫类似于龙虾的特性意味着,如果一只瓢虫独自捕食蚜虫的话,那么随着进食时间的增加,进食的重量也会增加,如下图的数据点所示。(数据来源于发表于1978年的关于最佳觅食理论的经典论文,这是我们瓢虫示例的启发。)

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200字(2)

t分钟后从蚜虫进食的质量(黑点),通过一个奖励函数E(t)(黑色曲线)拟合

这些数据点可以拟合成一条奖励函数曲线E(t):

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200字(3)

这只瓢虫对应的a=10.43,b=0.0245. 我们利用这个奖励函数可以定义两个重要的量:

1.瞬时奖励率,r(t) = dE(t)/dt,即单位周期时间dt内获得的能量dE(t)(例如每分钟获得的卡路里数)。

2.过程平均奖励率 (后文称平均奖励率),R(t)=E(t)/(T t),是捕食到蚜虫后t分钟获得的累计食物质量除以寻找该蚜虫的搜索时间T和吃蚜虫所用的时间t之和。

这两个量具有相当直观的几何解释。下面的图利用的也是上面那只瓢虫的奖励数据,展示了在时间T之后寻找到食物的累计奖励量E(t)。

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10个半途而废的事例200字(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